“这些年货是最大最实在的帮助”

29.01.2015  04:59

    兰州晚报讯(记者张鹏伟实习生张建梅)“丈夫是聋哑人,20多年我好不容易把儿子养大,儿子今年大学毕业准备找工作,我终于可以轻松点了。你问我这么多年一个人是怎么撑起一个家的,唉,没办法说,受的苦自己知道就行了!这是第一次接受捐赠,很感激,被人惦念是一种幸福,而且这些年货是最大最实在的帮助。”家住金港城社区的王春兰感慨着。1月28日下午,兰州晚报2014“暖冬行动”第二阶段“暖冬行动城市大爱”继续为爱行走,本报记者与兰州金港城医院工作人员一起为建兰路街道、土门墩街道、敦煌路街道下属的5个社区10户特困居民和来自西固、皋兰、红古的10位住院患者送上了春节大礼包:一袋米、一桶油、两双老北京布鞋。

    20套春节大礼包送上满满祝福

    1月28日下午3时许,本报记者随同满载爱心物资的车辆前往兰州金港城医院,受捐者已经全部抵达,一个个议论着“要发什么好东西”,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天很冷,为了不耽搁大家时间,没有讲话,也不做捐赠仪式,本报记者和兰州金港城医院工作人员直接为受捐者发放物资。

    “这么多啊,沉甸甸的,都抱不住了!”人群中有人喊道。

    活动分别为建兰路街道光华街社区、建兰路街道火星街社区、建兰路街道吴西街社区、土门墩街道河湾堡社区、敦煌路街道金港城社区10个特困户和来自西固、皋兰、红古的10位住院患者每人送上一袋米、一桶油、两双老北京布鞋。

    “我家在皋兰,村子比较穷,每年的年货我都是把一块钱当两块钱用着呢。自从来到兰州金港城医院住院后,这里的护士跟亲女儿一样照顾我们,服务相当周到,这次又送来了年货,很是感动,尕姑娘的服务让我们温暖的心更热乎了。”来自皋兰在兰州金港城医院住院的刘秀兰手里提着领到的年货感慨到。

    他们的现实不是虚构的故事

    48岁的骆小广是住在金港城社区的一位聋哑人,几年前很不幸又遭遇了车祸,双腿截肢,变成了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残疾人。他的妻子王春兰代表他来领取春节礼物,“一袋大米,一桶油,两双棉鞋,这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改善。快到年关了,要买的东西很多,米和油是对我们最大最实在的帮助。”王春兰有些激动。

    王春兰没有固定工作,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她打零工的收入。他们的儿子今年刚刚大学毕业,正在找工作。“儿子毕业了我算是轻松点了,你问我这么多年一个人是怎么撑起一个家的,唉,没办法说,受的苦自己知道就行了!”王春兰说。

    李素萍今年72岁,儿子四年前因为哮喘病去世,她变成了一位失独老人,现在和儿媳和一起住在吴西街社区。李素萍有高血压,行动不便,儿媳替她来领礼包,也向记者倾诉起来:“日子过得紧紧巴巴,靠我打工维持。现在打工十分不稳定,要照顾老人,还要照顾上初中的女儿,大多时候都是在各个商铺辗转,所以平均收入也就1000多元。

    李继平今年57岁,父母已经八十多岁,经常被各种病痛折磨着,家里收入和低保的很大一部分就用来为两位老人看病。他和妻子都没有工作,很多时候都是出去干一些零活。

    “你得了丙肝!”去年3月,家住金港城社区的边云霞去医院献血,却被查出身患丙肝,而她也因病致困。

    “我5天打一次针,一针1200元,现在已经打了18针了。不到一年已经花了4.8万元,用钱是个无底洞。”边云霞说,现在全家人都靠丈夫的微薄工资过日子,十分不易。

    “我自己得了肾衰竭,丈夫德得了肝衰竭。我都觉得日子没办法过了。”家住火星街社区的马竞郁说。

    爱心医院传递爱的力量

    本次捐赠物资由本报2014“暖冬行动”全程战略支持机构兰州金港城医院出资购买。

    捐赠中,一位来自红古的困难居民王小虎(化名)谈道,自己因为家里条件不好,以致身患胆结石,住院过程中因为手术费不足,打算保守治疗。

    听说此消息后,兰州金港城医院院长袁淑芳说:“很多偏僻地区的农村患者,因为饮食不规律,导致消化系统疾病很普遍,胆结石更是常见病。又因家境问题,不能及时得到改善。此次医院为这位住院患者开通绿色通道,不但邀请了原武警甘肃总队医院腹腔镜中心主任、兰大二院急救中心主任王旭东亲自主持手术,更减免了全额手术费以及后期治疗费用。作为医院,本着救死扶伤的原则,我们无法看着患者因经济问题而去承受病痛的折磨,我们希望能尽自己的所能帮助他们减轻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