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评:政务微信要做出“威信”

04.11.2014  17:56

    《贵州省政务微信建设指导意见》近日已下发,要求在年底前认证开通300个政务微信公众账号,推动全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运用即时通信工具开展政务信息服务。(10月11日《人民网》)

    继网站、微博之后,微信这一新兴社交媒体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的关注,逐渐成为政府与群众沟通交流的新平台,被亲切地称为“指尖上的政民对话”。如今,政务微信遍地开花,逐渐成为网络问政新利器,“掌上政务”时代或将开启,对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智慧城市”建设、政府形象树立等将有深远影响。

    不过,由于一些地方的个别单位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设立政务微信,并将此作为网络问政的新平台,致使一些政务微信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微信设置功能少,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缺少专人管理,信息更新速度慢;群众意见处理不及时、回复少;缺乏制度化建设,运行管理不规范;资金投入不够等。这样不但有违设立政务微信的初衷,而且浪费了大量公共资源,被群众批评为政府的形象工程,有作秀嫌疑。最终,政务威信失去了应有的威信,难以达到政府网络问政的预期效果。

    政务微信网络问政的优势明显,如果政务微信能做出“威信”,定能成为政府网络问政的有效形式。那么,政务微信如何做出“威信”呢?

    首先,政务微信角色定位要明确,功能要齐全。服务功能,是政务微信区别于政务微博的最大特点。政务微信要明确自身定位,具有地域特色,着眼于本地民众的实际诉求和需求,设置齐全的功能,增强政务微信办实事的能力。

    其次,政务微信制度化建设要到位,运行管理要规范。政府要加大对政务微信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威信建设体系和管路制度,保证政务微信全天候顺畅运行,信息随时更新。并使本单位微信与多个地区、部门的政务微信实现全面覆盖,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新格局,产生“航母集群”作战效应。

    最后,政务微信要与群众保持频繁的良性互动。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或建议,要有专人负责处理,并跟踪处理情况,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群众,也要在微信上有反映。对于无法处理或者短期难以处理的问题,要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群众的理解。(郑大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