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儿女筑辉煌——辉煌肃南60年之经济社会篇
原标题:草原儿女筑辉煌——辉煌肃南60年之经济社会篇
张学明 刘丁山
60年,一个甲子,草原大地日月轮回,光阴荏苒。“美丽的风光,遍野的牛羊,雪山脚下迷人的画廊;幸福的岁月,飘洒着酒香,裕固人的家园是人间的天堂。”一首悠扬的歌曲,唱出了肃南裕固儿女的幸福生活。
时空穿越到1954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全国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正式成立,肃南从此跨入了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沐浴着党的阳光,沿着民族区域自治的康庄大道,从落后到进步,从贫穷到富裕,从封闭到开放,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沧桑巨变。
民族经济长足发展
炎炎夏日,行走在肃南大地,草原上牛羊欢叫,牧民新居里欢声笑语,产业园区内生机勃勃,旅游景区里旅客如流……
——2013年,该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6亿元,是1954年209.9万元的1363倍;
——全县人均GDP由1954年的298元增加到2013年的83951元,增长281倍;
——2013年,该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705元,是1958年124.4元的86倍;
——2013年,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5.08亿元,是1954年12.15万元的4178倍。
……
近年来,该县抢抓机遇,立足丰富的矿藏、水能、草畜、旅游和生态等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县域经济由过去单一的传统畜牧业经济走上了多元发展的道路,初步构建起以文化旅游、生态工业、绿色畜牧、新兴产业为支撑的生态经济发展格局,成为历史上综合实力提升幅度最大、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牧民生活天翻地覆
“马当步,牛驮垛,酥油灯,手推磨”,是昔日这里牧民生活的共同记忆。
而如今,农牧民从逐水草而居到城镇小康生活,从马背小学到网络教学,从结绳记事到移动电话,从烧牛羊粪、柴草到天然气炉灶……各族群众过上了开放、文明、幸福、安康的新生活。
近年来,该县以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为抓手,先后建成牧民定居点18个,建成游牧民定居住宅2994套,牧民们告别了帐篷,住上了宽敞舒适的楼房,生活条件和质量发生质的飞跃。随着国家民族政策的扶持,牧民群众不仅有了定居住房,还在转场放牧的夏场、冬场、秋场也建起了固定住房。如今,全县推行新农合和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制度,实行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十五年免费教育,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五保救助、社会保险、扶贫济困制度,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广大牧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夏日的肃南山青水秀,穿城而过的隆畅河波涛粼粼,两岸花红柳绿,亭台楼榭情趣盎然。变大、变美、变现代的县城,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引以为豪。昔日“一条马路几座平房,三五行人无车流,街道脏乱尘土飞,牛马时常上街头”的荒凉景象已一去不复返。
该县连续三次编制县城总体规划和重点地段详细规划,在县城建设上凸显山环水绕的独特景致和民族特色风貌,专注于显精、显特、显美、显巧,注重借山引水、显山露水,打造“群山环绕水穿城、碧水青山绿绵延”的生态旅游城市。
特别是近年来,该县先后实施了夹心滩公园、民族公园、中国裕固族博物馆、裕固风情苑、裕固风情街、国际标准赛马场、隆畅河风情线、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程等一批重点文化及公共服务项目,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服务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与此同时,该县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以游牧民定居工程为推手,将“生产专业化、生活社区化、环境田园化、农民知识化”的理念植入新农村建设,大力建设乡镇水、电、路、供暖、排污、绿化、亮化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建成了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产业配套的宜居宜游小集镇,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差别。2012年肃南县获得省级文明县殊荣,目前,县城建成区域面积达1.98平方公里,建成城市道路20.57公里,城区亮化率达100%,城区供水普及率达到100%,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4%。
抚今追昔,饮水思源,说起60年的巨大成就,每一个肃南人都会由衷地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源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殷切关怀,源于省、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源于历届县委、县政府的不懈努力和全县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