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小杂粮闯出大山趟富路 -- 记肃南县马蹄乡圈坡小杂粮合作社理事长陈少雄

27.11.2015  18:26

在肃南县马蹄乡,提到陈少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正是他看准了当地种植小杂粮的优势,办起了加工厂,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带领全村人增收致富。

如今,这家小杂粮加工厂由原来的小作坊变成了大车间,小杂粮的销路也越来越广。走进马蹄乡圈坡村小杂粮加工厂的车间,我们见到了正在和工人们一起忙活的陈少雄。“诚信就是品牌,诚信才能成就未来,我们小杂粮要想闯出大山,就要诚实守信。”朴实无华的语言犹如他的创业经历一样,扎实厚重。诚信经营,正是这份坚守,使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个体户变成了一个受人尊敬的致富创业带头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陈少雄与他的小杂粮结上了缘,细心的他发现经常有人在他商店里买东西时问起青稞面、炒面、黑豆、黄豆等小杂粮,他觉得他的机会来了,在他的家乡圈坡村就种植小麦、豆类、青稞等粮食作物,由于气候缘故,杂粮产量占到全村粮食产量的一半,可因销路窄,价格低,除了自足,剩余的经过粗加工成为了牲畜饲料,第一次创业的想法就此萌生了。

说干就干,2008年秋收季节陈少雄回到自己的家乡圈坡村,筹资5万元在自家开起了杂粮加工小作坊,他购买了两台加工设备,从附近几个村收购杂粮8000多公斤,雇佣本村的闲散劳动力进行杂粮加工,短短的3个月内就生产出精制黑豆、白豆、玉米糁、麦仁、炒面、青稞面等多个品种。由于他之前在民乐县开商店,有不少经营渠道,他的第一次加工的小杂粮产品便在民乐县万隆超市上架了,上架之后心里忐忑的他一直等销售结果,结果他的小杂粮刚一上架就让人买光了,万隆超市一下子订了1200公斤的订单,第一笔订单给了他巨大的信心,08年底他便成立了马蹄乡圈坡村小杂粮专业合作社。由于陈少雄的小杂粮品种丰富,品质优良逐渐在市场上走俏,在甘州、民乐、青海等地赢得一席之地,客户接踵而来,销路也越来越广。

为使小杂粮加工厂顺利运转,2009年陈少雄投资20多万元建设简易厂房,鼓励农户多种植小杂粮,和农户签订收购协议,从收购到加工再到销售成了一条完整的商业链。同时他逐渐向周边村辐射,大力宣传小杂粮加工厂,壮大收购基础,原本跟他一样默默无闻的小杂粮就这样走出了大山,上了城里人的餐桌。2012年,他再次扩大了自己的厂房,投资达200万元,合作社社员已经发展到30多人,小杂粮远销青海、兰州等地。同时,他与周边村300多户农户签订订单种植合同,种植面积达800余亩,且预先垫付资金统一购买良种、化肥、农药给农户,收购时以每百斤高出市场价5元的价格回收,仅此一项就能给每个种植户增收250元。这一举措,让众多农户直接受益并增强了杂粮种植的信心。

小杂粮合作社步入正轨的同时也遇到了瓶颈,陈少雄说,小杂粮只是一个季节性的产品,收购的货物可以囤积到第二年,除了必要的加工工人,其他社员有很长的闲散时间,许多社员闲散下来就染到了一些不良风气。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陈少雄看到这种现象,十分忧心,后来他终于想办法改变了这种状况,他利用小杂粮季节性和工程修建期的特点,在每年的4月到10月组织社员搞工程修建,10月小杂粮收获的季节搞小杂粮加工销售,一举两得,不仅让圈坡村的农牧民增收两份收入,还改善了社会风气。2012年他和几个合伙人成立了裕隆建筑公司,带领全村90多人一起务工致富,2012年通过外出务工和小杂粮合作社为全村每户增收2万余元。

农闲时节我就包工程和乡亲们一起务工,农忙时节就和乡亲们回乡创收,我们整个村的日子肯定越过越红火。”在陈少雄的言语间,让我们感受了他带领全村增收致富的信心。2013年,他的注册了祁源康商标,让自己的产品走品牌化道路。2014年,他的合作社还被认证成为甘肃省绿色产品认证基地。

2015年,陈少雄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和马蹄乡政府合作建立了藏乡电商第一村,他的产品经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了升级包装,小杂粮通过互联网走出了甘肃,飞向了全国各地,电子商务的双赢模式,让他的小杂粮再一次升级起飞。目前,圈坡村农牧民在他的带领下平均每户增收5万元,圈坡村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