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草铺就小康路——会宁县农牧局发展草畜产业侧记

11.01.2016  18:07

  中国兰州网1月11日消息 隆冬时节,走在会宁的大地上,映入眼帘的,除了覆盖好的白色地膜,就是成堆摆放的紫花苜蓿和玉米秸秆,处处都能感受到该县“转方式、调结构”带来的成效。

  多年来,干旱一直是制约会宁农村发展的一大难题,靠天吃饭是这里农村的真实写照。2010年,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建设“草业大县、畜牧强县”的目标,制定了“草畜产业促进年、提升年、标准年、质量年、效益年、巩固年、优化年”的7年发展战略,以期通过发挥资源比较优势,“转方式、调结构”,让农民改变传统生产方式,把种草养殖作为农民致富的新途径。在经历了草畜产业促进年、提升年、标准年、质量年和效益年后,2015年,该县实施了草畜产业巩固年。从效果看,草畜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效益不断提高,已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为了切实把草畜产业打造成农村发展第一产业,会宁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草畜产业发展,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转变工作作风,将草畜产业作为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上有保证,投入上有盘子,政策上有措施,工作上有行动。同时,建立了目标考核机制,把草畜产业建设成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作为评价和考核乡镇、部门领导班子的重要内容和衡量县乡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指标。

  同时,该县出台了土地优惠、良种补贴、种草补助、“绿色通道”和养殖企业用电按农用电收费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对养殖龙头企业、小区(场)和大户在项目审批、资金投放、税费减免等方面予以优惠,对龙头企业、养殖小区(场)建设,优先安排建设用地。同时,整合发改、财政、农牧、扶贫等部门项目,积极扶持现有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重点培育有发展潜力的家庭农场式的规模养殖大户,促其生产上规模、上水平,辐射带动全县草畜产业发展。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是充分利用国家发展畜牧业的产业政策导向,紧紧抓住政策机遇,把向上争取作为筹资的渠道,有效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生态建设、财政支农等项目资金,扶持草畜产业发展。二是鼓励全民参与,引导广大农民参与养殖业,撬动社会资本投资发展草畜产业。实施全民招商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吸收和接纳外来投资,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加快草畜产业开发步伐。三是积极协调金融部门,放宽和创新担保模式,降低贷款门槛,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积极协调双联贷款、农耕文明贷款、妇女小额信贷、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贴息贷款、草畜产业保证保险贷款,支持草畜产业建设。

  会宁县农牧局局长冉彪告诉记者,从目前情况看,全县肉羊饲养量达到280万只,其中存栏130万只、出栏150万只;牛存栏11.5万头(其中能繁母牛存栏8.5万头),出栏6.5万头;生猪存栏40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3.6万头,出栏50万头);鸡存栏170万只,出栏280万只;奶牛存栏突破1万头的目标基本可以完成,其中高产泌乳奶母牛达0.65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