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风换手机就是不环保
受访专家: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分会秘书长 唐爱军
近日,一则“中国废旧手机”的新闻引发大家的热议。据《新快报》报道,“中国人更换手机的频率为8~12个月,也就是说每年都会有近8000万部旧手机被淘汰。”对此,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分会秘书长唐爱军表示,最新资料显示,中国人更换手机的频率实际上为12~24个月,平均每18个月会换一部手机,每年有近5000万~2亿部旧手机被淘汰,而国际上平均更换手机的频率仅为36个月。最令人担忧的是,大量的废旧手机正成为环境的“杀手”。
资料显示,一块手机电池含有的镉就能污染6万升水,相当于3个标准游泳池的容量,而1000块废旧手机电池的污染能力抵得上一个小型造纸厂。同时,在被焚烧处理的过程中,废旧手机的塑料外壳、线路板都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损害人体健康。
在唐爱军看来,大量手机被闲置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有数据显示,一吨矿石能够提炼出5克黄金,一吨手机电路板的含金量可达几百克。尽管有如此之高的利用价值,废旧手机的再利用率仍不尽如人意。全球被废弃的手机中,只有9%~10%进入回收中心。我国由于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废弃旧手机回收制度,回收率更低,大部分旧手机被二手转卖或闲置在家。唐爱军表示,目前,国内可以无污染地拆解和处理手机的企业为数不多。小作坊则用简易焚烧方式提取出废旧手机的少量金属,却使零件中的铅、镉、汞等重金属严重泄漏,污染土壤与地下水。以电子垃圾拆解闻名的广州贵屿镇,就是用19世纪“洗金”的工艺来处理21世纪的垃圾。绿色和平组织调查显示,贵屿土壤中钡的含量超标10倍以上,锡超标152倍,铅超标212倍,铬超标1338倍。由于长时间接触有毒气体,从业者的健康遭到极大损害,大部分患有皮肤、神经系统或呼吸系统等方面的疾病。
这一系列的污染问题,与消费者不理智地跟风换手机脱不了干系。频繁更换手机是中国人的常态,唐爱军说:“尤其是年轻人,将手机作为时尚消费品,甚至视它为身份地位的象征,这本身就是一种不环保的行为。”消费者喜新厌旧,往往只看到了新手机的炫酷,却忽略了旧手机的“悲哀”。此外,消费者回收意识淡薄也使得旧手机泛滥成灾。唐爱军认为,大多数消费者考虑到隐私问题,不愿意手机被回收,而手机贬值快、回收价格低,也使得消费者放弃回收。
解决这一严峻问题,唐爱军建议,一要建立起完整的废旧手机回收处理制度,形成手机生产制造、销售、回收、处理的产业链。发改委已将手机列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目录,希望通过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规范手机的回收与处理。二要提高国人理性消费及资源回收的意识。唐爱军希望,年轻人能够将钱花在更有用的地方,而不是将手机当作时尚消费品,同时关注资源回收,减少消耗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以及环境影响。▲
不想被一把锤子一把剪刀地“肢解”污染环境,只想被正规企业回收变废为宝
旧家电,能去哪里
手机只是众多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一小部分,更令人头疼的是体积更大、品种更多、回收价格更低的旧家电。
“甩”不掉的旧家电
北京的吴女士最近很苦恼,家里的热水器旧了,考虑到节能以及使用安全问题,打算换一个新的。然而,在更换时却被商家告知,旧热水器不在他们的服务范围内,不负责拆装,更不负责回收。拆下来没地方放也没地方扔,不拆又安装不了新的,废旧热水器成了甩不掉的大麻烦。
湖南的刘先生打算把家里的旧电风扇卖出去,但苦于找不到正规的回收处理公司,“买的时候花了300多元,就用了一年,还跟新的一样,收废品的小商贩给的收购价才40元,太低了!”想通过网络二手转卖掉,但网络消息太多,刚发布的信息就石沉大海。
记者随机调查了120名群众发现,20%的人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旧家电,35%的人会卖给废品回收站,而有45%的人选择将废旧家电直接扔了。其中“不知道回收公司在哪”与“回收价格太廉价”成了老百姓最大的困扰。
唐爱军指出,中国已进入家电报废的高峰期。2013年,全国电视机、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脑正规企业的回收处理量约4300万台,到了2014年,就已突破7000万台,预计2020年我国电子产品每年报废数量将达到1.37亿台。“旧家电围城”已不是危言耸听。
好好的电器,咋就没人收
事实上,如果能对废旧家电的金属、塑料等合理回收利用,这些令人头疼的废品反而是利用值非常高的资源。但回收处理没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
转手价太低,没人愿意收。被街坊称作“破烂王”的老王,近些年一直在北京石景山区走街串巷。“像那种用了2年的液晶电视,好的能收个700块钱,坏的顶多就200块钱。转卖最多赚一两百。”在老王的理念里,废铁才5毛钱一斤,与之相比,废旧家电的回收价格并不低。某回收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家电更新换代太快,转卖出去都没人买,就算拆解,一些零部件都没什么用。”尤其是一些小家电产品价值低,个体商户甚至拒绝回收。
正规回收处理成本高。唐爱军表示,正规企业的成本投入包括土地建设成本、运输成本、技术成本、税收成本等,这些成本的费用远大于家电本身带来的价值。媒体曾报道,如果没有补贴,不仅是小家电,大家电的拆解处理也是不赚钱的。以21英寸电视机为例,居民收购价不到40元,经过几道转手,送到拆解处理厂的价格已飙涨到90元,但拆解后的有价资源价值不到30元,加上每台20元的拆解处理和税收成本,企业直接亏损约为80元左右。算上国家的基金补贴,盈利只有3到5元。
正规回收渠道少,杂牌军成主力。在市面上经常“露脸”的往往不是正规回收企业,占主流的都是无证经营的“回收游击队”,这些个体户“小、散、差”,制约了回收行业发展。
小商贩随意拆解污染环境
在正规的回收处理过程中,废旧家电要按资源产出物类别分为金属、塑料、玻璃、电路板等,并在环保部门许可的正规拆解场所进行有效处理,将环境污染的程度降到最低。
但在小商贩的眼里,废旧家电也就是一把锤子、一把剪刀、一把螺丝刀就能解决的“拆解玩具”。通常情况下,这些旧家电在小商贩手中有三个归宿:有些被翻新后再高价出售;容易处理的部件就被“抽筋剥骨”,简单粗暴地拆解;实在处理不好的或被转卖或被乱扔。不规范的操作成了环境污染的一大来源。例如,正规企业处理旧冰箱,会在密封的环境中安全操作,除了拆解有用材料之外,还会对氟利昂进行回收。而个体户直接在露天的环境下,拆开冰箱的那一刻,氟利昂就被放出,破坏臭氧层。个别的电路板拆解后,被混扔到生活垃圾中,使得汞、铅等重金属直接污染土壤,危害健康。
给旧家电找个“好人家”
在日本,消费者必须把废旧家电交到指定的回收点,并支付费用。在欧洲,消费者购买时就已经为回收处理提前买单,这部分费用会补贴给回收处理企业。唐爱军建议,我们应在借鉴国外的经验上,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体系。
首先,国家应给予正规回收处理企业支持。2012年下半年,《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实施以后,入围的企业可以享受补贴。唐爱军表示,我国正规回收处理企业在“无害化拆解”原则下,承担不起按规章办事耗费的成本。如果能够加大扶持力度,增加可享受补贴的电器种类,对于企业是一种鼓励。
其次,加强监管力度。尽管《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规定,废弃的电视机、冰箱、计算机等属于电子废物,应由具备专业资质的企业进行拆解、利用或处置,禁止任何个人和不具备资质的单位、个体工商户处理。但由于个体户散,监管成本高、难度大,所以实施的情况并不理想。唐爱军建议,应制定相关污染处罚法律并增加处罚力度。
再次,尝试将“个体户”纳入正规军。唐爱军表示,如果给予“个体户”企业员工的正常待遇,他们或许能成为正规回收处理企业的左膀右臂。
最后,主人务必给旧家电找个“正确”的家。家电回收体系的良性运作,需要全社会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消费者应增强环保意识,更多地考虑生态效应,自觉地减少乱扔旧家电的行为,有废弃家电时应联系正规回收处理公司。▲ (生命时报记者 谭卓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