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堵上178张白条吃出的“跑冒滴漏”
辽宁省兴城市纪检委16日晚间通报,针对近日网络上曝光的村镇干部“打白条”吃饭一事,纪检监察部门经调查已对10名村镇干部作出处分,并且将白条中所涉及的欠款全部返还给了饭店。(8月17日新华网)
小吃部拿着178张白条三年讨债无果,一朝被媒体公布之后就立竿见影。媒体本不是终结者,也无意扮演程咬金的角色,但最终熟悉的“事发——曝光——重视——处理”的循环剧乐此不彼地上演之时,观众们恐怕连抬眼皮的热情都难再挤出一点点。
著名的“猪蹄白条”是发生在某镇上,而此次178张白条则是源发于某个村上,横向对比起来,恐怕178张白条则更有种典型性。我国政府的边界是在乡镇一级,而村级这个层面,则更依赖于村民自治,工作餐的开支就没有上级政府那样宽裕。而新闻中也有说明,“兴城市各级政府早在2003年就作出了政策规定,要求村级财务由乡级代管,村组不设招待费”,那在理论上其实本打出白条底气的村干部们,是如何地甩开腮帮子开吃的?
吊诡的还有,就是一个村里面的小吃部,前来签白条的不仅有村干部,还有镇干部,甚至还有市里的领导。但就大形势来看,如今干部下乡都是不搞特殊接待,吃住在乡镇,工作在村组,用餐按标准交伙食费。如此一一对照,恐怕符合规定的只能说是星星点点吧。
更有意思的是,看看伙食费的数额,参差不齐中透着一股让人看不懂的玄机。最贵的780元,最便宜的不过53元。贵的是否超出工作餐的标准,还有待明察;而便宜的,是不是也顺带打个牙祭,恐怕也无从考证。只是最终纪委来调查之后,发现“打白条”中所欠饭费44576元,竟然还有4224属于重复计算。吃着喝着,都能把工作餐费用吃出笔糊涂账来,这种跑冒滴漏,不啻于一个充满着乡土气息的冷笑话。
一般来说,能挂靠到政府部门的餐饮从业者,内心那个美滋滋就不用言说,有的还迫不及待地贴上“公务接待定点餐馆”。只是到了最终买单的时候,大快朵颐者的躲闪,多少让老板们心虚不已。要等到事情曝光媒体,恐怕早已经是被逼到无路可选的地步,所谓的“买卖不成仁义在”也荡然无存。当中央一再强调“舌尖上的节俭”之时,个别权力的最后一公里被口腹之欲给挤歪了轨道。
本没有接待权限的村级干部,却满不在乎地把权力兑现成了一桌饭菜,最后还振振有词地说这饭钱得公家报销。这种意识的钝化,恐怕并非个例。在制度已经在努力地堵上这种跑冒滴漏的同时,还能看到小吃部辛酸于和公权力的抗争,这种滋味,是应该让每个有权者都应该细细品尝。
文/谢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