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总兵府

07.09.2015  11:51

    地以人传,人以地显,大凡名城古都,繁华景区,总有名人故居和绝胜去处点缀其间。仿佛龙睛,明闪闪的提振着龙体的精气神。古城张掖,丝绸之路上的名都要会,物华天宝,有木塔寺、西夏国寺、镇远楼等名胜古迹,高山流云,煦暖熏风中显赫着张掖悠久历史。赵武孟、赵彦昭、陈氏姐妹等宦流诗秀躺在乡邦志书中,丰富着张掖辞章风雅,只是现今勾留他们往昔的场景连一点残垣、半截断壁也难觅。倒是城区民主西街的总兵府,是清初张掖籍武官骁将高孟的司衙府第。高孟算是张掖的乡贤了,斯人生时为家乡增光添彩,殁了,故居成了古城一道风景,丰富着张掖人文内涵,灿耀着古城光辉历史。

    2015年盛夏,我们几个张掖“土著”走进了总兵府。雨后的古城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处处气象峥嵘,生机蓬勃。我是夹着《罗通扫北》进来的。我不清楚骑着三轮摩托车卖书的人碰上我咋就戛然而止呢,我怎么就毫不犹豫买了《罗通扫北》呢,是上苍示意高孟就似张掖的罗通吗。罗通我是知晓的,京剧《界牌关》和秦腔《盘肠战》唱的就是他。大唐初年,他率部征西,兵至界牌关,遭番军层层包围,他与番将轮番大战,不慎被番将枪刺腹部,他把肠子缠绑腰部,盘肠和番将大战,战至阵亡。

    高孟是堪比罗通的,少从军,性耿直,擅骑射,精韬略,力勇善搏。康熙初年,年轻的皇帝干着戡定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反清的大事情,盘踞云南的吴三桂在康熙威猛打压下,困兽犹斗,又把陕西提督王辅臣拉下了水,想南北夹击新生的清王朝。此时的高孟正是风华正茂的赳赳勇武,他脱颖而出的机会说来就来了。康熙十四年,高孟随军征讨王辅臣。阵战中,一箭射杀王部骁勇悍将刘某,王部大败。后远征滇南,参加平定吴三桂叛乱,攻城激战中,又与吴部绰号“万人敌”的猛将扭抱,你死我活撕拼,高孟用头盔击碎脑袋,吴部惊骇,望风而逃。高孟作战勇猛,屡建战功,被清廷封为延绥总兵,后又任川北、宁夏、凉州总兵。后年老,上书乞归故里,皇帝念其征战有功,颁诏为他在张掖城修建总兵府。

    走进总兵府,看着这座清代歇山屋顶,飞檐雕柱,青砖黛瓦的楼阁,令人不由产生一股敬仰之情。370多年前,明清鼎革,烽火狼烟,代表新型生产力的清王朝登上历史舞台。为平息战乱,百姓安居乐业,高孟驰骋疆场,舍生忘死,他是古代张掖人文精神的体现。

    走进总兵府,不禁浮想联翩。养育高孟的张掖绿洲,嵯峨的峻峰护佑着她,清亮的雪水怀抱着她,使她具有江南秀色,水乡灵韵,她的后生应是雅儒的,乖巧的。然而清粼粼的黑河水滋养长大的高孟,却血性刚猛,冥顽生硬,活脱脱的一个铁铸冷娃。检索历史,其中缘由不难推断。千百年来,这片绿洲见证了太多的风云变幻,经历了太多的战火考验,饱受了过多的战争创戕,经受了过多的生死忧伤。乌孙、月氏、匈奴、吐蕃、回鹘、党项的牛羊啃噬过她的植被,卫青、霍去病、沮渠蒙逊、张议潮、李元昊、成吉思汗的铁甲精骑踩踏过她的肌肤。民族大融合的脚步由此起步,华夏大一统的格局在此开启。这片美丽的土地,表面鲜活靓丽,实则苦难深重。在拉锯式的王朝更迭中,她如聪慧睿敏的智者,饱经沧桑的老者,总是勇立阵战的前沿,迎着西北漠漠朔风,灰头土脸的在莽山谷壑中蹒跚行进。冷冷边关皓月,潇潇塞上长风,考量了她养育的无数志士能人,能出脱出像高孟这样骁悍善战的血性男儿,也就不足为奇了。

    盛夏的一场透雨浇的古城明净清爽,像洗尽铅华,拔去金钗玉簪,从深宅走出的女子,素则素矣,但优雅华贵的底蕴犹存。沿街婆娑的碧柳低垂着纤长的柳丝,在微风中慵懒的飘摆,那样风情万种,那样侃侃似语,宛若街头倏忽而过散着淡淡雪花膏香味的修长靓女。徜徉街头,残存的旧式民居和斑驳的古迹透出岁月的悠长和古城的沧桑。史载自蒙元至清代初年的近500年间,古城乃甘肃行省省会治所,清王朝在西部的几次重大军事行动,无不以古城为军事提调中心和后勤补给基地。可以想象,那时古城是多么喧嚣繁华。飞马传檄,商贾云集,人影络绎,车轴辐集,马嘶骡鸣,商铺幡张,阅不完的风华才俊,看不尽的名媛佳人。然而,即便古城荟萃了周遭物华,相比于京都北京,怕是小巫见大巫了。对于年老的高孟而言,圣眷优厚,劳苦功高,在天子脚下的北京城寻一块养老栖身之地,不是很容易的事吗,他却不恋京都繁华,乞归故里,其家乡念想,桑梓之情是多么浓烈啊。

    栉比鳞次的高楼大厦给古城披上了华丽衣裳,空气中的每一个分子都浸染着古城高歌猛进的味道。总兵府在高孟时代,可谓鹤立鸡群,独领古城风骚,然而在现代化的浪潮袭击下,却犹如一个风烛残年的老者,蹲居在高大的钢筋水泥丛林中,眯着浑浊的双眼,凝望着他热恋的家乡的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