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新春走基层】脱贫摘帽后 还要加油干
临夏市是临夏州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市,虽然脱贫摘了帽,但是对于当地的干部群众来说,这可不是终点,全面建成小康才是他们的最终目标。那么,新一年,他们会怎样接着干呢?
今年75岁的陈国新老人,是临夏市折桥镇大庄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乔培元的帮扶户,虽然老人已经脱了贫,但是乔培元依然与他保持着帮扶联系,时不时到老人的家中来看一看,有没有继续需要解决的问题。
陈国新老人患有高血压,老伴多年前不幸车祸去世,儿子又因病无劳动能力。针对他家情况,通过实施办理慢病卡,进行土地流转、扶持钢架大棚种植、特色养殖,培训儿媳、孙子劳动技能、推荐务工等帮扶措施,他家实现了脱贫。前几天,老人养的11只羊,刚刚卖出了3只。说起这些羊,老人可宝贝了。
在老人家中,贴在墙上的脱贫巩固提升表,清晰标明了他家2019年后续收入的各项来源,虽然已经脱了贫,但是帮扶政策与措施仍然在继续。
摘掉贫困帽,让老百姓住得暖、吃得饱,这只是第一步。按照临夏市确定的“以德扶贫”,扶贫与扶志同步推进的工作思路,持续发力,避免返贫,让剩余的贫困户在2020年一同迈入小康,让百姓心里踏实、浑身有干劲,仍然是干部们工作的重点。
今年49岁的苟家村村民王喜庆,他家一开年就有一份精准到户到人的计划表。因为患病,他目前还没有脱贫,精准帮扶首先帮助他办理了慢病卡,在病情基本稳定后,他就要开始学习特色种植。
本台记者 杨海芸:我现在来到了临夏市折桥镇的慈王村,在这个村级文化广场建有两个标准的篮球场,因为村子离城市很近,所以很多城市里的年轻人都会开车到这里打篮球,其实这个地方原来是小砖窑拆除整理后留下的一个深坑,而现在可以看到这个广场非常美丽,现在在临夏市的36个行政村都有村级文化广场,群众对此有着很大的认可度。
与过去不同,如今生活在临夏市各乡村的群众有着很大的自豪感,文体广场、乡村大舞台、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健身中心等村村都有了。不仅有硬件设施的提升,更有脱贫攻坚的“软实力”在跟进,大家伙自身想改变的心理作用正在加强。
记者手记:这几天,在临夏市各乡镇进村入户时,明显能感受到大家伙的精气神可带劲了,群众高兴、干部鼓舞!不过对于“摘帽”,大家伙也有一个共识,就是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小康生活才是方向。临夏市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脱贫攻坚中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激励,但也不是懈怠的资本。脱贫攻坚,犹如滚石上坡,越到最后时刻,越需要使出更大力气加油干,这样才能在2020年最终给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甘肃台报道。
记者:杨海芸 王涛 临夏台 苟裕光
更多新闻资讯请点击: 甘肃新闻·聚焦全省最新资讯
编辑:王学睿
责编:许玲芳
主编:张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