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选秀台后’解约难以避免?
艺人与合约公司解约的纠纷一路不绝,往往为娱乐版提供了重要的悬念,且似乎是所有八卦之中,让人最能理直气壮观看的o热门节目选秀出身,长年合约被迫中止,这些描述更增加了话题谈资o每一次合约纠纷,其实关键字通常就那么几个———比如,这份合约原本签得很长飞艺人原本可以得到很多资源飞公司投入很大等等o这样的话题可以切入的角度太多,叫人看着看着就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o
十多年来,中外真人秀热潮一浪接一浪o无数素人慢慢变成了艺人o参赛者和观众两方乐此不疲,多少可能是感同身受o单看音乐节目,选秀艺人离开电视之后,发展未必如意o美国歌唱选秀如火如荼,每一集节目后,选手翻唱的单曲放上iTunes后,势必热卖,可能签入唱片公司的则少之又少,其中可以获得音乐市场及评论界认同的,更是凤毛鳞角o节目上唱到天花乱坠,可真正发行录音室唱片,却又显得平淡无奇o
大洋彼岸选秀节目,直播权是卖给电视台的,电视台再和唱片公司协议,让素质优良的选手有机会加入o中国则出于一条龙考量,直接打包———做完电视节目后,将艺人直接打包签约,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o结果如何,大家一目了然,人气维系不错的选秀艺人不多,就算人气维系不错,路人也很难想起这些艺人录制过什么歌o为什么?因为制作唱片飞包装培养歌手和制作电视节目相差十万八千里,不是请几个大牌来做幕后就能解决的o
一面揣测音乐市场,一面还要揣测艺人心理o不妨坦白说,长约这种事在欧美濒危,唯有亚洲长盛不衰o签这些长约的公司,几乎没有一家可以算准艺人的实际成长和他们的需要o当艺人的发展与合约偏离后,任何一方不满就可以消灭彼此间的合作关系o
电视平台有其特别的属性,它的受众和音乐市场飞电影市场并不重合,偶尔时势之下有例外,皆不可复制o表面上似乎是公司或者艺人在骑劫对方,内里则是行业本身的漏洞越来越难以弥补o电视节目不是在招贤纳士,不是任人唯才,之中的人为因素是为了让整个过程更加戏剧化,更加吸引观众追看o这在电视制作层面无可厚非,观众的错觉一时也说不清楚,但制作方不能被自己骗倒了,以为不用花费功夫就可以在完全不同的市场里,延续电视平台的成功o
话说回来,中国的选秀艺人已经很幸运o电视之外,有成千上万的品牌经理借此彰显自己的品位o大部分不那么令人讨厌的选手走红后,可以迅速得到不同档次飞不同类别的商演机会,大部分人的商业价值都由这批人抬起来了o很多人不愁生活,只是未必能变得更风光o当产品经理们施放的报酬和艺人公司想法对接不上,艺人的摇摆几乎已是必然o也许我们真的被这几种沾沾自喜包围,围出一个看似五光十色的娱乐世界,最终这些解约新闻除了变茶余饭后的谈资,倒也像是温柔的耳光,提醒大部分人,有时别想得太多o □娱评员SeanChe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