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活水“引灌”实体经济

14.08.2014  10:59

 2012年,人行郑州中支会同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河南 省政府金融办签署了三方《借助银行间市场助推河南省经济发展合作备忘录》,推动河南省银行间市场融资工作步入快车道。

  近3年来,河南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总量持续快速增长,2013年融资规模达到768.75亿元,比2012年实现翻番;2014年上半年,融资规模达554.6亿元,同比增加165.15亿元。借力银行间市场,引导资金活水流向实体经济,已成为郑州中支服务河南省中原经济区、粮食生产核心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三大战略”的有力抓手。

  结合实际谋创新: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能

  7月14日,全国首单项目收益票据——“郑州交投地坤实业有限公司2014-2016年度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首期5亿元成功发行,注册金额12亿元、期限15年,募集资金用于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地下交通工程(东广场项目)建设运营。票据以城镇化建设项目未来经营性现金流作为偿债来源,同时将发行主体与地方政府债务隔离,突破了地方政府财政和债务状况对发行规模的限制,拓宽了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是破解新型城镇化建设融资难题、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有益尝试。

  根据河南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在人民银行总行、交易商协会的支持和指导下,郑州中支联合郑州市政府成立了项目收益票据发行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企业、银行和中介机构成立了工作团队,历时4个月的探索,完成了筛选企业和项目、成立项目公司、制作注册材料、组建区域承销团等工作,实现全国首发。

  这是郑州中支不断提升新型债务融资工具研发运用能力的一个缩影。2013年以来,郑州中支积极引导市场主体拓宽融资渠道,利用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工具为中小微企业、保障房建设等民生工程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

  为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郑州中支指导辖区新乡、郑州、安阳、许昌四个地市人民银行运用“区域集优”模式,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捆绑发行集合票据,利用财政资源撬动市场资金助力企业发展。截至目前,河南省通过“区域集优”模式累计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7.75亿元。

  针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资金实力弱的情况,郑州中支指导 郑州银行 、洛阳银行分别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50亿元, 中原证券 发行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17亿元,增强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资金实力。

  同时,针对保障房融资难的问题,郑州中支积极推动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创新。2014年4月,河南省保障性住房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30亿元成功发行,募投对象为开封、安阳、鹤壁、周口、郑州棚户区(含城中村)改造项目。

  管理与激励并重:

  促进融资工作规范发展

  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在为实体经济发展带来资金支持的同时,需要得到有效引导和管理,才能防范潜在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今年以来,郑州中支加强金融市场管理,推动市场健康发展。在“三方合作协议”框架下,该行配合交易商协会加强对重点行业和企业的风险预警管理,督促主承销商认真履行义务,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及对发行方的监督管理。同时,该行制定下发《河南省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金融债券发行初审及存续期管理工作实施细则》,对发行人提交的申请材料、相关义务以及辖内各级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工作流程和时限进行了统一规范。

  郑州中支着力培育金融市场融资主体和投资主体,开展了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宣传普及工程,运用金融形势分析会、窗口指导会等形式,向政府部门宣传银行间债券市场对优化社会融资结构、促进商业银行战略转型、防范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作用。该行编制印发了《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知识手册》,就银行间债券市场及其融资工具的基本情况、特点与优势、融资案例进行系统宣传介绍,为政府、企业及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为促进融资工作可持续发展,郑州中支建立了发债后备企业培育机制,组织各承销商金融机构省、市两级分支行进行全面摸底调研和遴选,在全省范围内筛选出首批211家信用等级BB级以上、成长性较强的企业,建立发债企业后备库,督促各承销商对名单内企业制定融资培育方案;多次邀请交易商协会领导和专家赴郑州,对全省后备企业和管理部门进行集中培训,讲授银行间债券市场新型债务融资工具知识;强化政策激励,联合河南省财政厅、金融办对全省发债企业、主承销商和担保机构发放引导激励资金,并对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予以通报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