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资金增效 ——兰州市开展“支部+协会”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纪实
“今年洋芋减产,收入减了不少,眼看一家人生计成了问题,多亏‘支部+协会’互助资金借了一万元,买了两头怀崽的母牛,生下小牛犊给合作社,可收入万元左右,全家脱贫也有了指望。”瑟瑟寒风中,指着圈里正吃草的牛,兰州市榆中县甘草店镇蔡家沟村民蔡永锐笑呵呵地说。
给蔡永锐救急的钱来自于“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这种“模式”创自于榆中县中连川乡中连川村,目前已在兰州市150个村全面推开,成为兰州市村级组织建设和扶贫攻坚强有力的“助推器”。
小山村闯出“大创举” “土银行”破解“借款难”
这个事起源于2007年,当时省扶贫办给村里奖了10万元钱,县财政又给了10万元扶贫款,如何让这笔钱发挥更大作用?榆中县中连川乡中连川村村党支部书记白元智边干着农活边回忆着当时的情景。
花钱像泼水,支出去就有来无回,但把钱给大家借出去,有借有还,钱就滚起来了,可以办好多实事,让更多的人脱贫。在村党支部一班人反复研讨中,一个思路逐渐清晰起来:20万元钱作为全村发展资金,让它“滚”起来,带动全村人脱贫致富。
怎么“滚”?简单说就是创立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办村里的“土银行”。以“五户联保”的方式让需要钱的农民来借。管理机构方面,中连川村经注册登记,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协会”,并制定了协会章程;操作办法上,互助资金接受协会监督员、全体会员及县乡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委员会必须按照财务制度对每一笔业务及时进行办理,做到日清月结,并进行公示。
借了款不还怎么办?协会章程规定,公开该会员的欠款事项,同时催促5户担保人负责归还借款,若仍不归还,则当村民发放集体资金及国家补助资金时,将该会员的资金直接划入专户,抵偿其借款,直至用法律诉讼的方式来解决欠款问题。
为保证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中连川村采取协会建立在支部上的模式,既“支部+协会”模式,由村党支部书记任主任,村委会主任任副主任,有威望的退休老干部任监督员,设会计一名。制定了各自的工作职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从2008年启动至2014年6月底,中连川村互助资金协会共发展会员60人,目前协会共拥有资金33.68万元。累计发生借、还款业务98笔,累计放出借款118.5万元。
“没有互助资金的帮助,我家就不可能脱贫致富。”村民王德平借助互助资金养羊,购买了大货车,现年收入5万元左右。“我家穷了好几代,是互助资金让我们翻了身。”王德平高兴地说。
“借出去的钱和还回来的钱都‘不过夜’。”白元智说,村民的借款从银行取出来后当天就发放给村民,还款也会在当天直接存入银行。
在互助资金的扶持下,中连川村村民纷纷“借鸡下蛋”,购买化肥、农药、中药材种苗、畜禽和林木良种,添置农机具等,大力发展中药材、养殖等特色农业,这个在2011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还有215户、699人的村子,2014年人均年收入已达6000多元。
通过互助资金协会,中连川村有效解决了村民借款难,同时增强了农户的金融意识,培育了农村信用文化。也培养了一批致富带头人,自2008年至今共扶持54户贫困户脱贫。“五户联保”的模式还增进了农户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村“两委”的凝聚力也得以提高,群众对村级班子的信任度增强。
互助资金的“雪球”效应迅速扩散。目前中连川乡有5个村建立村级互助资金,资金达100余万元。榆中县在贡井、上花、新营、银山、高崖、韦营等15个乡镇、42个村均成立了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达715万元。
全面推广互助资金 农民脱贫信心十足
“支部+协会”村级互助资金发展模式无疑是成功的、多赢的,这样的模式,兰州市其他贫困村是否可以效仿?答案是肯定的。2014年年底,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虞海燕、兰州市市长袁占亭等到榆中县北山调研扶贫开发工作时,对中连川村的“创举”给予高度肯定,并要求把“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成兰州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特色品牌。
2015年3月25日,兰州市召开“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动员会。决定2015年在全市选择120个产业基础较好、党组织班子坚强有力、“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党组织书记致富带富能力强的村,开展“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从2016年开始,每年再扩大150个左右村,力争到2020年使“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覆盖到全市所有行政村。
兰州市出台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意见》《工作规划》等6项指导性文件,制定完善《协会章程》《管理办法》《监督制度》等相关规定,严格规范业务办理,做到“结对联保、日清月结、专款专户,公开公示”。
兰州市决定,由村级党组织领导组建互助协会,制定章程,发动农户入会;由市财政提供贷款贴息,县区财政担保,为每村注入50万元互助资金;以“三户联保”等方式为农户致富提供资金支持,每户最高2万元,年使用费率1.5%,使用费回收计入本金滚动发展。
“试点的主要任务是以打造‘服务型党组织、为民型干部、富民型党员’为目标,以‘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组建互助资金组织、健全党的组织、推动农村产业发展、锻造基层干部队伍、促进农村全面进步。”兰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悌先说。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农民群众纷纷入协会、找项目、学技术、谋致富,从“等、靠、要”救济转变为“闯、创、干”自我发展。各试点村优先贷款给困难群众,引导他们把资金用在投资少、见效快、增收大的种养殖、加工及运输业上,让扶贫政策落实落细、精准到户。
“兰州市700多个行政村中,超过70%的村都没有集体经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空壳村’,村级发展缺资金是制约兰州市农村经济发展瓶颈性的问题。‘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试点,有望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难题。”兰州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李更生介绍。
“互助资金让我心里一喜、眼前一亮!”永登县柳树乡校场村支部书记李发奇受互助资金启发,带头组织党员干部和致富能人,与15家贫困户结成互助联保小组,拿自己的养殖公司抵押贷款300万,再加上联保借贷互助资金30万,合股组建“恒源种植养殖合作社”,集中使用资金,按劳取酬,按股分红,有望实现当年扩产、当年见利。
榆中县甘草店镇咸水岔村成立“田园牧歌”养殖专业合作社、蔡家沟村成立“芳美”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七里河区西果园镇鹞子岭村村民杨如清带头成立“恒泰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各试点村的能人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形成了“一社带百户、一业带多业、多业兴一村”的喜人局面。
为发挥好党组织的核心和带动作用,兰州市以互助资金为依托,融合拓展“双培双带”工程,实施富民型党员培养工程、为民型干部能力提升工程,引导有致富能力的党员带头加入协会、带头互助联保、带头结对发展,结成“1名党员或致富带头人+3至5户贫困户”的联保帮扶小组1062个。探索“党支部+互助资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等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与农户结对发展模式,实现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互助资金增效“三赢”格局。
据悉,试点工作开展仅仅两个多月,3993户农户(其中贫困户1288户)获得6135.7万元贷款,引入发展256项特色产业,产生经济效益874.78万元,599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实践证明‘支部+协会’模式是一个很好的互助发展平台,能有效对接和运用好帮扶政策、技术和资金,扶贫扶到点子上、关键处,达到了‘滴灌’到户、精准扶贫的要求。”兰州市委农工办主任朱宗诚说。(记者侯若志 通讯员陈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