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长篇小说《极花》研讨会在兰举行

28.03.2016  06:41

贾平凹在研讨会上

    3月27日,贾平凹长篇小说《极花》研讨会在西北师范大学举行。活动由甘肃当代文学研究会、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主办。贾平凹、陈晓明、韩春燕以及我省的知名作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朱建军出席了研讨会。

    《极花》是贾平凹最新一部长篇小说,最先全文刊登在《人民文学》2016年第1期。小说共约16万字,是贾平凹长篇里比较短的。小说描述了一个女人被拐到外地,在当地是如何生活的,后来被解救出来,时间不长,她又跑回被拐到的那个地方了。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部书其实是贾平凹的意外之作,因为这是他在创作另外一部作品期间所创作出来的。

    在谈及这篇小说时,贾平凹说,小说《极花》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十年前,发生在一个老乡身上的真实故事。这位老乡的女儿在十几岁时遭人拐卖,他们苦苦寻找了好几年,好不容易才把女儿解救出来;可当时姑娘已经生了一个孩子,孩子却留在了被拐卖的地方。回到家后,由于媒体宣传公安解救成功的新闻,人人都知道老乡的女儿遭人拐卖,姑娘不再出门、不再说话,整日呆坐着一动不动。再加上思念孩子,半年以后,老乡的女儿竟然背着父母跑回了被拐卖地。贾平凹说,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十年了,“我一直没给任何人说过,但这件事像刀子一样刻在我心里。”至于为什么十年后才写《极花》,则是源于贾平凹对农村的关注“我本人就出生在农村,所以特别关注农村的现状,我看到农村的好多地方几乎就没什么人,有的地方虽然有人,但只有男人没有女人,女人们都为了追求生活的更好而选择前往城市,一旦村子没有女人,那这个村子也就离消亡不远了。这本书,我就想写一个目前农村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在这本书里我把拐卖和解救的内容尽可能地进行了压缩,就是想按故事人物自身的想法写。

    在谈及是否对这部作品满意时,贾平凹说道“至于写的怎么样嘛,我自己也不满意,写的每个作品就像咱的孩子一样,每一次怀孕的时候报的希望大得很,一生下来那几天也还高兴,长着吧,你就开始生气了,他的毛病都来了,他或者不出息,你就希望再生一个。但不管写的怎么样,水平怎么样,对于这本书,自己的感情确实是真挚的,当你看到一些事情,你不去写就总感觉过意不去。其实,对于每一本书来说,书和人是一样的,人有命运,书也有命运,有些书吧,出来就没人理你,有些书吧,出来以后被骂得一塌糊涂,有些书则备受关注,我也希望《极花》这本书的命运能好一点。

    在四十年的写作生涯中,有赞誉也有批评,如今,对于这些贾平凹能保持一颗平常心。“评论对写作者有极大的影响,不管你说坏说好,我的一生批评很多,在年轻的时候,有时受批评自己就受不了了。其实,人就像树一样,在他刚发芽的时候你把芽掐掉,那他就不长芽,或者从旁边长芽,一旦他长大以后,你再掐他,那就变成茶树了,年年掐,年年长。这么多年过去了,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不管你说坏说好对我的创作一定有益处,就今天没益处,明天一定会有益处,说不定哪一天就会发现其中的益处。

    “我们现在的社会,尤其是农村存在一些问题,但很多人却并没有去关注它,贾老师却能敏锐的发现这些问题,把它写出来。其实贾老师作为一个文人,解决不了问题,当他遇到问题时,也只能把他写出来,展现出来,否则我们很多人都可能会忽略它,忽视它,尤其像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他们不知道、不理解真正的农村人是如何生活的,书中的黑燕,他是一个很优秀的乡村青年,却娶不上媳妇,只能买媳妇,在此后的生活中,黑燕对于女主人公蝴蝶也是非常有素养、有礼貌的。像黑燕这样好的一个青年,就是娶不到媳妇,这就是我们今天农村的一个现状,所以贾老师非常心痛,怀着很迷茫的心情,展现出了我们现在中国乡村的一个图景,引起人们的注意。《极花》的出现在2016年给了我们一个惊喜。”著名评论家韩春燕说道。

    对于贾平凹的作品,著名评论家陈晓明认为,《极花》是一部讲述中国乡村凋零的作品,能够又一次让自己来思考问题。贾平凹的作品总是一部作品到历史,一部作品对现实,《古炉》到历史、《带灯》又回到现实、《老生》又去了历史、《极花》又回了现实,所以能看到他的作品是“一峰一谷”,不是说低谷、高峰而是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变化,这使得他在思考中国现状的时候总有一种历史感,而他在描写历史时,又带着现实的关怀,这是他的一种特点,同时也是一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