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新作《极花》出版
作家贾平凹有文坛“劳模”之美誉,几乎一年到两年就有一部新长篇小说面世,其创作热情、文学积累和对社会观察的深度、广度都令人惊叹。昨日,记者从人民文学出版社获悉,贾平凹第16部长篇小说《极花》将于近期出版。这距离他上一部长篇小说《老生》出版还不足一年半。
源于老乡身上的真实故事
贾平凹说,小说《极花》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发生在一个老乡身上的真实故事。这位老乡的女儿在十几岁时遭人拐卖,他们苦苦寻找了好几年,好不容易才把女儿解救出来;可当时姑娘已经生了一个孩子,孩子却留在了被拐卖的地方。回到家后,由于媒体宣传公安解救成功的新闻,人人都知道老乡的女儿遭人拐卖,姑娘不再出门、不再说话,整日呆坐着一动不动。再加上思念孩子,半年以后,老乡的女儿竟然背着父母跑回了被拐卖地。
贾平凹说,虽然事情已经过去10年了,“我一直没给任何人说过,但这件事像刀子一样刻在我心里。”每每想起这件事,他就觉得那刀子还在往深处刻。
贾平凹出生于农村,原本以为农村的事没有不知道的,可这几年了解以后,这些被拐卖妇女儿童的事让他目瞪口呆。“其实不是我在写,是我让主角‘胡蝶’——那个被拐卖的女子在唠叨。”贾平凹说。
其实还是慨叹消失的农村
贾平凹说,《极花》的名字是小说中的一种植物,在冬天是小虫子,夏天又变成草和花。“有点像冬虫夏草,但又不是,村里的人就用极花冒充冬虫夏草去卖。”
自2014年冬天开始准备,2015年夏天开始创作《极花》,贾平凹不畏酷暑,数易其稿,“这件事如此丰富的情节和如此离奇的结局,我曾经是那样激愤,又曾经是那样悲哀,但我写下了十页、百页、数百页的文字后,我写不下去,觉得不自在。”将自己所看到的问题写出来,贾平凹期待着将来有一天有合适的人和政策,在合适的时机真正来解决这些事关中国农村发展的问题。
贾平凹表示,自己在小说的写作中不想关注案件本身,更关注的是怎样去挖掘当地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关注城市怎样肥大了而农村怎样地凋敝着。”对于贾平凹而言,《极花》虽然新作写的是被拐卖的妇女,其实还是慨叹消失的农村,是乡村的挽歌。
《极花》计划首印20万册
《极花》的故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今年舆论场中沸沸扬扬的“郜艳敏事件”,不仅凸显社会问题,也在性别问题上造就了截然对立的声音。该书责任编辑孔令燕认为,难以站在某一方简单判断是非的事,恰恰给文学提供了机会。“《极花》中当然对女性有同情,对男性的家庭也有同情,但应该说在性别意识上还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观念。这取决于中国的社会现实,也和作家自身生长的土壤有关。”她认为,《极花》全书共15万字,在贾平凹的长篇小说中属于字数较少的,但作品对社会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依然力度不减。
据悉,和贾平凹此前在人文社出版的《老生》等作品一样,《极花》计划首印20万册,这在当前的“纯文学”领域颇为不俗。“贾老师的作品有稳定的读者群,销量都不错。”孔令燕对市场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