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综述

25.09.2016  13:40

    原标题:一缕春风吹活人大工作一池春水 ——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综述

    省委人大工作会议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及时传达会议精神,细化完善配套政策,建立健全落实机制,着力加强调研督导,全面推进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取得了积极进展。

    省委重视、省人大常委会率先行动,贯彻落实工作取得实效

    省委人大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从全省改革发展稳定的战略全局出发,深刻分析了人大工作面临的形势,指出了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对新时期人大工作提出了要求。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指导和推进全省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健康发展,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结束后,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立即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各级人大常委会把学习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结合各自实际,全面准确把握会议内容和精神实质,真正把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同年11月,省人大常委会党组研究决定在定西市开展试点工作,并成立试点工作指导组及工作小组,全力推动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2016年3月上旬,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对全省各地贯彻落实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8月,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罗笑虎率省人大常委会相关人员,赴渭源县调研指导,要求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在定西形成可信、可学、可借鉴、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指导、助推全省人大工作取得新成效。

    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激发了基层人大的履职热情和内生动力

    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对全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提出了新精神、新要求,极大地激发了全省人大的履职热情和内生动力。

    人大工作机制方面,截至2016年6月,全省14个市(州)和68个县(市、区)都召开了党委人大工作会议、研究制定了实施意见,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党委领导人大工作机制,包括党委定期研究人大工作、人大请示报告、人大工作联席会议等制度,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全面加强了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平凉、庆阳、定西、甘南、临夏等市州还探索将人大工作纳入党委工作考核体系,并作为年终评优和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

    地方立法方面,赋予设区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立法权后,兰州市率先形成了新的、专门规范地方立法的法规——《兰州市地方立法条例》,庆阳、酒泉、武威3市相继出台了立法程序规则并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其他市的立法程序规则或正在抓紧制定中,或已报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中。

    与此同时,兰州、庆阳、嘉峪关、金昌、白银、天水、武威、酒泉、定西9市人大设立了法制委员会,专门负责地方立法的审议工作。各市州还选聘专家学者和法律工作者担任立法顾问,为地方立法工作发挥“智囊团”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在立法实践中,各市州人大常委会努力从小处切口、突出特色,做到项目选题不贪大求全,立足解决本地实际问题。

    刚性监督方面,定西市人大常委会党组遵循“选择好角度、掌握好尺度、把握好力度”的原则,研究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的意见,修订完善了6项监督工作制度,制定了8个监督工作流程图,探索出了精准选题、精心沟通、精细调研、精确问答、精深督办的专题询问“五步法”预算审查“六连审”。山丹县委要求,选聘律师、司法实务人员、专家学者等法律专业人员建立人大常委会司法监督专家委员会,回应社会关切。平凉、甘南等市(州)、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建立了审议意见办理情况再报告、再审议和满意度测评制度。其中,永靖县人大常委会对审议意见的办理和整改落实“一竿子插到底”。即:对每项议题的审议意见,均由原调研视察组负责督办,并一抓到底;整改落实报告实行常委会主任会议二次严审,对不符合要求、答复不准确的,不留情面,打回重写。

    设置人大专委会,规范常委会内设机构,推进市(州)县(市、区)人大及其常委会规范化建设

    “市人大设立了法制、财政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3个专门委员会,各县(区)人大也设立了法制、财政经济2个专门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按照‘两室六工委’和每个委室‘一正两副’的要求上报了方案,编制部门已批复了该方案。”接受采访时,定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新文对市、县(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机构设置问题如数家珍。

    据统计,截至2016年6月,全省市(州)和县(市、区)人大设立专委会的比例分别达到64%和40%,常委会内设机构按照要求进行规范的比例分别达到71.4%和24.4%,并为人大机关调剂增加了部分行政编制,有效缓解了“一人一委”、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各乡镇人大都设了专职主席,部分乡镇还配备了专职副主席,并成立了人大办公室,街道设立了人大工委。

    保障经费,增加编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破解制约地方人大工作的瓶颈和难题

    在贯彻落实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中,各市(州)、县(市、区)立足实际,着力解决制约人大工作的现实难题。

    各级人大经费得到有效保障。目前,全省各级人大代表活动经费情况为:市(州)代表每人每年1500~2000元,县(市、区)代表每人每年800~1200元,乡镇代表每人每年300~500元。

    各级人大常委会机关编制少、人员紧张的问题得到部分解决。酒泉市委专题研究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编制问题,为市人大常委会机关调剂增加行政编制12名,为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分别增加编制3~6名。白银市委为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增加行政编制4名、事业编制6名,各工委分别增加1名县级领导职数。金昌市委为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增加行政编制3名、事业编制8名;为金川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增加行政编制10名,为永昌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增加事业编制6名。陇南市委提出,市人大常委会领导不占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编制;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内设科室由4个增加到12个,科级领导职数由6个增加到17个。

    “我们镇人大现有人员编制6名,年龄最大的34岁,平均年龄不到30岁。”通渭县马营镇人大办公室主任苟文慧自豪地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省2223个乡镇全部配备了专职人大主席,成立了乡镇人大办公室,配备了1~3名专职工作人员。工作任务重、管理范围大、人口在3万人以上的乡镇,还增配了1名副主席。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不分管政府工作,主要负责乡镇人大主席团的日常事务,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专职”。同时,还注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担任乡镇人大主席。

( 编辑:王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