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保障报:把关爱献给贫困残疾人——甘肃省扶残助残工作掠影

06.06.2014  18:36

5月18日是第24个全国助残日。今年助残日的活动主题是: 帮助残疾人, 实现美好中国梦。 目前, 我国有8500多万名残疾人。近年来, 我国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 残疾人生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实现了人生和事业的梦想,过上了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中国残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提出“残疾人与全国人民同步小康” 的发展目标。
  为配合今年全国助残日的宣传活动,前不久,中国残联组织中央媒体记者到扶残助残工作先进地区甘肃省渭源县、林洮县、 和政县和兰州市等地采访。记者了解到, 甘肃省各地各级组织切实维护残疾人的权益, 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使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得到日益提高, 基本社会保障权益得到维护。这些地方在扶残助残工作中的一些

□本报记者 卢刚 文并摄
   新鲜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
  甘肃省优先完善法规政策, 同步监督落实。 他们制定实施 《残疾人保障条例》、 《无障碍建设条例》两部地方性法规和 《扶助残疾人规定》、 《残疾人就业办法》 两部政府规章及30多个扶残助残政策文件,从制度上保障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得到落实。 目前, 全省贫困残疾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的费用均由政府代缴或补贴, 残疾人参保率达到98%以上。 部分残疾人康复项目被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他们还多措并举, 持续推进扶贫攻坚行动。 近年来, 甘肃省坚持政府主导、 政策扶持、 项目牵引、社会帮扶、 激发潜能的工作机制,推行工作到村、 扶持到户和开发式扶贫、产业化带动的扶贫模式, 帮助有劳动能力的农村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他们通过为残疾人开展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 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等措施, 促进城镇残疾人就业。
  ▲甘肃省康复中心白内障复明中心主任苏兰萍 (右), 16年来积极投身西部农村贫困白内障患者的康复事业,亲自组织实施了白内障复明手术4万多例, 患者手术后脱盲率达99.8%以上。 图为5月7日, 苏兰萍为来自东乡县的61岁患者唐增林 (中)揭开眼部纱布。失明多年的唐增林终于重见光明。
  ▲甘肃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主要承担该省残疾儿童的语言康复训练和矫治工作, 目前已训练听障儿童3500名,使这些听力受损的儿童能够在助听设备的帮助下听声说话。图为5月5日,在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听障儿童正在听力语言康复教师指导下练习如何发声。
  荩下肢残疾的李晓梅在政府部门的扶持下, 创办了渭源县田源泽马铃薯良种合作社, 免费为周边农民提供培训技术、 发放籽种、 搭建网棚、 全程技术指导等服务, 带领当地农民共同致富。 如今李晓梅的合作社里有员工58人,其中12人是残疾人员工。 图为日前员工正在大棚里育苗。
  ▲兰州市城关区实施 “放心主食” 连锁销售项目, 全区120个销售亭和生产环节共安置残疾人226名。 图为28岁的肢残人杨阳 (右) 正在“放心主食”销售亭售货。目前他的月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
  ▲和政县76岁的姚满录老人 (左) 有视力残疾,身高不足1米的老伴有多重残疾。去年,当地政府为姚家包建房屋3间, 老两口被纳入 “五保”并享有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图为日前姚满录老人在自家的新瓦房前拉二胡,抒发内心的喜悦。
  ▲甘肃省开展以机关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内容的扶贫攻坚行动,取得良好效果。图为日前临洮县八里铺镇政府工作人员马淑英(左一)走访家有3名残疾人的孙理华一家。
  ▲肢体残疾的王心琰是和政县三合镇残联残疾人专职委员。 他创办的经营种植辣椒合作社安排6名残疾人就业。 王心琰的合作社目前有大棚62座, 年产优质辣椒24吨, 利润近百万元。 图为5月7日,王心琰正在大棚里打理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