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的“土银行”老百姓的“提款机”

02.08.2015  02:20

    “洋气点讲,我们村的发展协会就是我们贫困山村的‘土银行’,互助资金则是我们困难群众的‘提款机’。”7月26日,榆中县中连川村村民赵子红用这样的话,描述对本村发展协会和“互助资金”的看法。

    “一是利息低,二是手续快!”中连川村上沟社村民赵子红曾两次选择借互助资金,“银行借钱太复杂,又要担保、又要盖这个章子盖那个章子的……我们在山沟沟里住着,一趟一趟往乡上跑,实在没那个时间!互助资金就不一样了,找5个人担保,头天一说,第二天钱就拿上了,第三天就把药材买回来,第四天我就种上了。

    “2007年省扶贫办给村里奖励了10万块钱,县财政给了10万元扶贫款,我们绞尽脑汁地想怎么让这笔钱发挥更大作用?”村支书白元智说起当初成立互助资金的缘由:“钱花出去就像水泼出去,一下子就没有了;但把钱给大家借出去,有借有还,钱就多起来了,就可以办好多事,于是村党支部研究决定把这20万块钱作为全村发展资金让它滚动起来!

    怎么“”?就是创立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办村里自己的“土银行”!几经周折,中连川村注册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协会”,制定了协会章程,规定以“五户联保”的方式为有需要的村民借钱,为致富好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帮助村民们大胆迈开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规定在互助资金操作上,接受协会监督员、全体会员的监督,并接受乡政府及村两委的监督;还规定管理委员会必须按照财务制度对每一笔业务及时进行办理,做到日清月结,定期公开公示。

    互助资金协会的最大特点是“协会建在支部、支部领办协会,党员担当骨干,村民们跟着干”,组建了理事会和监事会,研究制定章程、工作流程、岗位职责等管理制度,帮群众排忧解难,促发展凝心聚力,真正把群众团结到了党组织的周围。

    为强化党组织核心作用,找准农村基层干部推动互助资金发展的着力点,中连川村组建党员干部与群众“1+X”、致富能人+普通群众等形式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互助联保小组,实施村党组织书记互助资金项目创新工程、为民型干部和富民型党员能力锻造工程,搭建了服务群众、引导发展、强化党建的新平台和新抓手,有效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对此,中连川村党支部书记白元智感受很深:“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两委作用发挥总跟不上政策脚步,也达不到村民需求,村民总觉得村干部是吃闲饭的‘摆设’;成立互助资金后,在生产服务、扶贫致富等方面我们做了一些事,有钱能办好事这是真话,更重要的是聚拢了人心,现在大伙儿有事都找村干部、找协会、找支部了,干部村民心气儿相通,干啥都来劲儿!

    近年来,中连川村互助资金发挥了“谁发展就支持谁,谁贫困就扶持谁”作用,引入了洋姜种植作为特色支柱产业,成立了药材种植协会,积极对接各级政府部门和市场渠道,帮助经济困难的村民会员购买良种、化肥、中药材种苗、畜禽和农机具等,培养了一批致富带头人。从2008年至今榆中县在贡井、上花、新营、银山、高崖、韦营等15个乡镇42个村成立了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协会,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共755万元,帮助更多村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2015年兰州选择120个村开展‘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榆中县以中连川村“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作为一个模式也在全县推开了这项工作。

    据了解,2015年,榆中县确定54个产业基础较好、党组织班子坚强有力、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党组织书记致富带富能力强的村,开展“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其中已建立扶贫攻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协会的村12个,今年整村脱贫的村9个),由市政府贴息贷款,每村注入资金50万元。目前54个试点村已全部到兰州银行榆中支行办理了贷款,共注入互助资金2700万元,已向农户发放借款199.4万元,涉及农户152户,还有很大部分农户正在办理借款手续。为深入推进扶贫攻坚行动,在以上54个试点村的基础上,再扩大增加39个村,实现今年49个整村脱贫村“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全覆盖,由县政府贴息贷款,每个村注入10万元至50万元不等资金,共注入资金1290万元。目前正在民政局注册互助资金协会,其中已经注册35个,其余4个正在办理之中。 首席记者杨贵智特约记者季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