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6部门联合出台《方案》 到2020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万元

27.06.2015  13:21

  原标题:我省6部门制订精准扶贫富民产业培育支持计划实施方案,《方案》明确,

  到2020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万元

   中国甘肃网6月27日讯  据西部商报报道 (记者 尚也) 昨日,记者从省商务厅获悉,省商务厅、省农牧厅、省人社厅、省林业厅、省旅游局、省扶贫办6部门制订出台《关于精准扶贫富民产业培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预计至2017年底,我省特色优势产业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村比例达100%;2020年底,建成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多元富民产业体系,全面实现“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目标,努力使贫困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民收入水平等主要指标达到农村小康监测目标要求。

  到2017年底贫困地区农民人均收入达7000元以上

  《方案》提出,至2017年底,我省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7000元以上,比2014年底增加2220元左右,其中特色农牧业贡献920元左右、劳务经济贡献1000元左右、农村现代服务业贡献200元左右、财产性收入贡献100元左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农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达5.3%。到2020年底,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左右,比2014年底增加5200元左右,其中特色农牧业贡献2000元左右、劳务经济贡献2500元左右、农村现代服务业贡献500元左右、财产性收入贡献200元左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以上,农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达5.5%左右。

  将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劳务经济、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现代服务业等富民产业,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有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以确保如期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等阶段性目标。

  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

  将大力发展以玉米、马铃薯为主的旱作特色农业及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促进贫困地区累计新增100万亩全膜玉米和脱毒马铃薯,人均增收300元左右;同时,力争户均新增2头牛或10只羊,人均增收500元左右。并提升苹果、蔬菜、中药材产业发展资金使用效率,促进优质林果、设施蔬菜、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人均增收120元左右。培育提升特色产品,因地制宜发展油橄榄、茶叶、花椒、核桃、百合、玫瑰、油用牡丹、甜高粱、青稞、油菜、藏中药、小杂粮等地方性特色农产品,增强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品牌影响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以完善标准体系建设为抓手,向贫困县、贫困村倾斜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到2017年底,主要农产品标准化覆盖率达到80%,“三品一标”农产品覆盖90%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村。

  农产品加工方面,将引进培育壮大一批精深加工企业,带动贫困村牛羊肉、中药材、蔬菜、果品等产业的深度开发。并同步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采取以奖代补或先建后补的办法,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改进农产品贮藏、保鲜、干燥设施和方法,降低农产品产后损失,提高商品化率和入市品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同时,支持以“大众创业”促进“万户增收”,扶持每个贫困村发展小微企业或工商户,每户启动性贷款规模不少于5万元,建立健全“利益捆绑、责任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到2017年底,实现贫困县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比2014年增长40%,辐射带动5万贫困户;到2020年底,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实现翻番,辐射带动10万贫困户。

  落实创业优惠政策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

  为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城乡商业服务网点、民族贸易网点、农资和商品配送中心、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和农产品冷链等商贸流通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将向贫困县、村重点倾斜。大力推广陇南电商扶贫经验,在贫困地区搭建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平台,扩大贫困地区农产品和特色产品的网上销售,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扩大特色优质农产品外销。同时,优先建设464个列入全国计划的旅游扶贫重点村,在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藏区和特色贫困村寨扶持发展以红色旅游、美丽乡村游、特色名居游和休闲农业等为主的乡村旅游业,使之成为贫困户收入新的增长点。

  此外,为提高贫困户劳动技能水平,增加务工收入,将通过组织引导和奖励支持等措施,鼓励本地能人带领贫困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并积极开展劳务信息服务,疏通就地打工渠道,力争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均有1人能外出务工,有1人就地季节性打工。也同时鼓励企业、种养大户或农村致富带头人在贫困地区大力推广中小型农业机械,有偿提供代耕、代种、代收、代管的标准化、专业化服务,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吸引“乡贤”和能人回乡创业,制定落实创业优惠政策,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探索走出一条劳务培训——劳务输转——返乡创业——发展经济的劳务产业发展新路子。

  选派科技人员驻贫困地区帮扶

  派驻科技特派员,2017年为每个贫困村派驻1名科技特派员,将从省、市、县以及各乡镇单位选派6220名科技特派员驻贫困地区指导贫困村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并实现每村2~3个农业科技示范户带动10~20个贫困户,在每个贫困县建成2~3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并通过教育培训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5万人,实现“培育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综合效益。同时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的普及性培训,确保建档立卡的每个贫困户有1个科技明白人,并筹措资金为贫困县农技人员、贫困村和有上网条件的贫困户建设“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和基于无线网络的农技推广“云平台”。

  此外,将继续推进农村土地制度、金融制度改革,三年内完成贫困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土地流转率达到20%以上。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农村金融产品,延伸到村到户金融服务,“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向贫困户全覆盖,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贷款贴息、“双联”惠农贷款、农村妇女小额贷款、村级互助资金和金融便民服务点实现所有贫困村全覆盖;并积极发展商业性农业保险,全面落实并逐步提高农村低保、农民养老、农村五保供养、医疗救助、残疾人补助等政策标准和补助水平,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