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兰州市质量发展工作有序推进全市产品、工程、服务、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04.01.2016  20:36

 

2015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在省政府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兰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全力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进一步夯实质量基础,严格质量监管,强化污染治理,优化发展环境,推动质量工作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协调发展。全市产品、工程、服务、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各项创建工作任务取得一定成效。

一、一个高地建设稳步推进。把质量发展作为兰州新区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对各行业服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开展了住宿业服务质量现状分析,探索建立住宿业诚信体系,进一步简政放权、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载体,在每一个项目的建设中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着力构建“一心两圈”绿色生态屏障,优化新区环境等等,积极推进“质量高地”建设。

二、两个攻坚战深入实施。一是持续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整体战攻坚战。加速重点企业环保提标治理,完成13项工业污染深度治理工程和3个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示范项目建设;严抓冬防工作,冬防期间对226家高污染企业进行关停,对城区三大电厂、兰州石化实行“五限”与空气质量联动机制,组织全市2万名网格员开展全覆盖管理、全天候巡查、全方位监管;出台了《兰州市秸秆禁烧管理办法》,加大秸秆焚烧监管力度,有效遏制秸秆焚烧现象;严防施工工地扬尘,全力遏制道路扬尘,严控低空面源污染;加大黄标车及老旧车辆淘汰力度,截止11月30日,累计淘汰老旧车、营运黄标车18971辆。成立了西北首家、全国第二家公安环保分局,实现了行政执法和司法的无缝对接;探索开展了全国首家政府环境审计试点工作,在全省率先完成排污权交易平台建设;建立完善社会环境监督员制度,面向社会公开聘用了17名环境质量监督员。截止12月16日,新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50天,提前完成年初既定目标。12月14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作为唯一应邀参会的中国非低碳试点城市,兰州获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中国低碳联盟等机构组织联合颁发的“今日变革进步奖”殊荣。二是着力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攻坚战。将食品药品安全纳入县区年度考核内容,每季度召开全市食药安委会议,通报、分析、研究和部署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制订下发了《兰州市食品药品安全风险会商制度》、《关于进一步加强食用农产品监管的意见》等政策措施。创新工作方式,推进精细化管理,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实行“一档二书十六项记录一报告”制度,在食品流通环节实行“一册一表一牌一档”制度,在餐饮服务环节实行“12310”制度。强力推广应用“食品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全市19550户食品经营主体已纳入信息平台监管;加快食品药品“智慧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全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初步建成进入试运行。

三、四大体系不断完善。一是加快推进标准化战略。市政府召开全市标准化工作会议,按照《兰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制订印发《兰州市推进标准化工作发展实施方案(2015—2020年)》和《2015年兰州市标准化工作安排及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提出20项具体工作任务,进一步加快推进旅游、居民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标准化。二是大力开展计量提升服务工作。编制印发了《兰州市计量发展规划(2015-2020年)》,加强计量行政许可证后监管,对管理不到位、检验人员不足的单位,责令停止开展检定工作,保证量传溯源的准确性。组织开展了定量包装专项抽查和民用“四表”、加油(气)站、出租车计价器专项监督检查,定量包装抽查合格率100%,热量表质量合格率93.31%。全市计量器具受检率达96%,计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三是探索建立质量信用信息发布制度。在食品药品领域、建筑领域、客运服务领域、环境保护领域,均定期公布了红黑名单,对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价,加大了违法曝光力度;探索建立质量信用信息发布机制,拟订了《兰州市质量信用信息发布制度》,计划在“兰州三维便民服务网”建立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定期发布质量信用信息,进一步健全完善质量信用体系。四是进一步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各县区结合实际,在完善监管体系、加强日常监管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如城关区在食品药品质量监管方面,推行“网格化”监管模式,切实解决食品药品监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探索对电商平台销售商品进行源头化监管,保证从城关辖区内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出去的商品不出质量问题。皋兰县围绕防控能力建设,建立了县、镇、企业“三位一体”的大监管平台和“四抓四防”的监管机制。榆中县探索建立适应大监管需求的“三网建设”,使质量监管工作任务、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三个方面有机结合,形成体系,提升质量监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品牌建设取得新成绩。完成2015年度“兰州市政府质量奖”评选工作,目前正在汇总评审材料。推动“七里河区兰州百合”和“榆中县高原夏菜”2个“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建设,七里河区“全国百合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已向国家质检总局提交了验收申请,于12月18日赴北京参加了“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现场验收工作说明会。28家企业的34个产品通过2015年度甘肃名牌产品评价,通过公示。4户企业申请使用“兰州百合”地理标志,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件,通过初审的甘肃省著名商标22件,28个建设工程项目初定为“白塔奖”项目,拥有“中华老字号”5个,品牌建设取得新成绩。

五、循环经济得到大发展。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标准,编制《兰州市循环经济发展计划》,确定了11条循环经济产业链,目前正在建设,各项延链补链项目正在加快实施;6个省级以上园区的37个循环化改造项目已完成34个,完成率达90%以上;大力推进“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16个确定的重点项目中,9.9万吨废旧铝深加工、报废汽车拆解等6个项目已基本建成。形成了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古园区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兰州石化“碳四资源延伸加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等五个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六、出租车客运服务质量有了新提升。全面取消出租汽车尾号限行政策,新投放出租汽车1000辆,有效解决市民出行“打车难”问题;出台实施《兰州市出租汽车运营服务标准》,加大对驾驶员的教育培训,探索推行“公车公营、员工化管理”经营模式,建立完善驾驶员社保缴纳机制,有效解决驾驶员“懒散慢”的问题;在出租汽车上安装视频采集装置,建立以出租汽车“投诉率、违章率、事故率”为依据的“末位淘汰”评价考核机制,提高服务质量;组建交通运政稽查分队,探索成立公安运政派出所和“打黑”协管员队伍,加大“黑车”整治力度,净化营运市场秩序;引导行业协会加强自律,规范驾驶员仪容仪表,改善出租车车容车貌,切实解决出租行业“形象差”的问题等。

七、建立质量安全多元救济机制取得新突破。在食品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开展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全年参保企业已达 73家。在大型商场、超市推行“商品质量小额纠纷先行赔付机制”,进一步拓宽消费者质量安全救济渠道。

八、建立产品质量伤害监测体系实现新进展。选在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医疗器械质量伤害监测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初步制订了《兰州市产品质量伤害监测制度》,以造成伤害的产品名称、品牌、型号、生产厂家、伤害人数和伤害程度等信息为监测重点,探索建立覆盖全部产品的质量伤害监测体系。

九、城市质量文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将兰州城市质量精神作为推进质量发展、创建质量强市的主题宣传用语大力宣传,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道旗、公交车体、移动传媒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同时精心组织开展“3·15”、“质量月”、“诚信兴商宣传月”、“科技活动周”等系列宣传活动,宣传质量、计量、特种设备、食品药品安全等法律法规,以及消费者辨假识假知识等。把5月的第二周确定为全市“文明旅游、理性消费”进社区宣传活动周,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倡导“文明旅游”,宣传“文明餐桌”,引导“文明行为”,规范“文明服务”,营造浓厚的质量文化氛围。大力开展群众性质量教育活动,选择兰州甜甜百合有限公司等8户企业建立“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已上报了申请材料;组织2500余名中小学生深入基地参观实践,进一步普及质量常识,提升质量意识,努力构建全社会共同推动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