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百姓花小钱得大实惠——甘肃推行财政奖补建设村级公益事业纪实

03.06.2014  11:53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乡村。

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这是省委省政府向广大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全面实现小康,短板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面对这项神圣使命,我省各级财政部门抢抓中央政策机遇,大力推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好政策。从2008年试点以来,6年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64.82亿元,引导社会投入119.88亿元,总投入达184.7亿元,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22442个。

在财政奖补资金的支持引导下,如今的陇原大地上,“人人议建设、村村比建设、乡乡争建设”的工作局面已经形成。一条条坑坑洼洼的乡村小道变成水泥路面,一座座乡村土戏台子被改建成了亮丽的乡村文化广场,村民们吃上了清洁的自来水……1800多万百姓真切地感受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带来的实惠。

财政奖补,是破解村级公益事业难题的有效途径,助推农村小康建设进程的重要抓手

长期以来,我省城乡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广大的贫困村,村级公益事业投入不足,农村公共服务能力脆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障碍。

清水县丰望乡陈马村就是乡村基础设施薄弱的一个缩影。这里地处偏僻,交通十分不便,群众生活困难。2008年虽然实施了整村搬迁移民,但村内巷道仍然泥泞不堪,吃水难成为村民的愁肠事。

如何提升村级公共服务能力?2011年陈马村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投资26万元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2012年实施小巷道硬化,今年计划投资16.7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现在陈马村家家户户做饭用沼气,走上了干净的水泥路,吃上了干净卫生的安全饮水。

同陈马村人一样,在我省广大农村,借助“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通过政府财政支持、村民投资投劳,破解了多年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难题,找到了补齐加快农村小康进程短板的强力支点。

从2009年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将我省纳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省份后,全省试点范围逐年扩大,到2011年实行全覆盖。随着全省试点范围的逐年扩大,各级财政奖补资金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投入从2008年的500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18.59亿元。

其投入力度之大、增速之快,在我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史上,尚属首次。

随着一大批直接关系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重大改善的公益事业项目相继建成,试点地区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六年来,我省累计硬化村内道路25150公里,沙化道路31330公里,修建村内水渠29217公里,埋设村内人畜饮水管线60980公里,新建桥涵2653座,兴建其他小型水利设施7124个,新建村内公共活动场所300万平方米,修建村内环卫设施3939个,安装村内路灯33795盏,村内植树301万株,直接受益群众达到1800多万人。

一事一议”,是解决农村民生突出问题的重要平台,是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以村民民主议事为前提,以村民自愿筹资筹劳为基础,政府通过民办公助的方式,对村民群众急需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给予适当奖补。这种做法既确保满足农民群众真实需求,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又确保为农民办成事、办好事。

庄浪县良邑乡良邑村共有4个社。在硬化村内巷道的过程当中,一社、二社和三社的群众提前尝到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甜头。当初,四社群众因为担心人均承担的劳资任务重,就没有投劳建设这个项目。看到前3个社的群众走上水泥硬化路,当初对这项政策认识还不到位的四社群众很受刺激。

大家注意一下,咱们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商量能不能用‘一事一议’的办法,为四社硬化村内巷道筹措一点资金?”村民们坐在良邑村的村部里,村支书李多庆向大家发言。四社硬化村内巷道筹措资金的事情,村上已经召开了党支部提议会、“两委会(村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商议会、党员大会审议会3个会议。今天召开的村民代表决议会议,村民代表中半数以上同意就意味着这件事情敲定了。

这个政策鼓励农民自己管理村级事务,只要我们参与,国家就大力扶持,我完全同意。”村民李发泰毫不犹豫地举起手来,村支书李多庆发现参加会议的代表全部举手同意,紧接着就宣布了良邑村四社群众愿意用“一事一议”的办法筹措一点资金硬化村内巷道的决议。

村级公益性项目,不用再经过层层上报的繁琐程序,而是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式让农民自主决定。“一事一议”不仅“”出了群众的冲天干劲,而且“”出了农村新面貌。农民发展公益事业的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由过去的“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

良邑村四社的村道经过党支部会议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才能定下来实施,而且决议的结果和实施的结果都要公开,这就是“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的灵魂在于“”。这种通过“自下而上”的做法,改变了过去政府拍板和主导村级项目建设的模式,还权于民,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共同需求得到尊重和保障,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

以奖代补,用最少的投入带动社会资本,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

用较少投入得到更多的实惠,这是试点村群众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发出的共同心声。

省财政厅税政处处长雒鹏翼表示,直接投放的财政奖补资金,通过“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发挥出超过有限的补贴资金数倍的能量。实现财政资金“放大”作用的,就是“农民筹资筹劳、政府财政奖补、部门投入整合、集体经济补充、社会各界捐助”的村组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彻底解决了农民群众长期以来迫切需要解决但又没有能力和条件解决的民生事项。

在秦州区关子镇王家山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修路一直是村民们期盼已久的梦想。但大伙儿合计,修1500米的路需要50多万元。沉甸甸的数字让大伙儿犯了难。

正当大家发愁的时候,秦州区推行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让村民看到了希望。村支书王彦宗说,商议修建村内道路时,因为有奖补的27万多元资金投入,大家信心十足,自告奋勇认筹9200元,群众筹劳折资12.88万元,部门帮扶10万元。村民们兴奋地说,多少年没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借助财政奖补资金的“东风”,很容易就解决了。

王家山村巷道硬化之后,出行很通畅。王彦宗踌躇满志地说:“下一步我们还要修缮旧水管、新建文化广场……事情多着呢!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直接将着眼点放在村级公益事业上,公共财政直接投入到村内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重大转变。通过“一事一议”,修建的一条条水泥路不仅通向村民家中,更通往村民心中,成为干部群众之间的一条“连心路”。清澈干甜的自来水不仅润泽着村民们的心田,更滋润着老百姓的美好生活。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陇原广袤的农村大地,助推着千万陇原儿女早日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生活。(记者 卢吉平 杨世智)

相关链接:

甘肃省加快贫困地区饮水工程建设

甘肃岷县洮河采砂场全部停业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