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降负助力经济发展 优化服务共享改革红利 ——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走进“央广直播间”解读营改增
2016年5月1日,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税制过渡平稳,减税效果明显。2017年2月24日,国家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司长邓勇、货物和劳务税司处长吴晓强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解读2016年营改增实施情况及一系列保障措施。
预计2016年营改增减税超5000亿
去年5月1日,建筑、房地产、金融和生活服务四大行业全部纳入营改增试点。当时,李克强总理有一个承诺,叫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那么,减税真的做到了吗?
对此,吴晓强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表示,经过测算,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2016年全年直接减税将超过5000亿元。2016年5-11月份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四大行业累计实现增值税应纳税额6409亿元,与应缴纳营业税相比,减税1105亿元,税负下降14.7%。其中,建筑业减税65亿元,税负下降3.75%;房地产业减税111亿元,税负下降7.9%;金融业减税367亿元,税负下降14.72%;生活服务业减税562亿元,税负下降29.85%。不但四大新增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包括26个细分行业也都做到了税负只减不增。
以苏宁集团为例,去年5月份全面推开营改增后,苏宁旗下所有企业购进机器设备、购建不动产,都可以抵扣进项税,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企业负担。2016年,苏宁集团因为营改增减税2.3亿元,其中增加进项抵扣直接少缴税金1.5亿元,节约超过10%的投资成本。
生活服务企业方面,麦当劳在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中国的自营门店增值税税负明显降低,不到一年,税负由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前的4.9%降至2016年底的0.6%,减税金额达4.5亿元。麦当劳之所以能够大幅降低税负,关键在于抵扣很充分,他们通过采购体系、原材料加工、物流配送等方面的专业化分工,优化产品链条,迅速实现了原材料进项税额100%抵扣。所以营改增的意义不只是减税,更鼓励企业投资发展,有助于企业做大做强。
为什么这四个行业新纳入改革,其他已经改革过了的行业也会连锁减税呢?对此,吴晓强指出,增值税是流转税,是对收入减去成本之后的增值部分征税。一张发票,可能对个人来说就是个消费凭证。但对于企业,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可以抵扣税款的。比如一个工业企业很早之前交的就是增值税,但它的厂房租金在房地产行业未纳入营改增试点以前,开不出增值税发票,这部分成本没法抵扣。但去年5月1号之后,房地产纳入其中,增值税票开出来了,可以抵扣了,自然而然就减税了。
事实上,预计2016年全年减税超5000亿元中,由于可抵扣进项税增加,原增值税行业和已试点行业减税规模,超过了新增试点四大行业减税规模。
吴晓强认为,这就是增值税的好处。首先,它是环环抵扣的,避免了重复征税;其次,促进企业的专业化。营改增试点行业里,服务业是很重要的一块,不但包括老百姓生活里经常接触到的餐饮、住宿等生活类服务业,还包括企业生产中会打交道的信息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比如所有企业几乎都有IT部门,现在营改增了,企业从外面购买IT服务,不但可以享受更专业的服务,还可以拿到增值税发票,直接进行抵扣。无论是专业性还是性价比,都比自己养一个团队要好。这就促进了企业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整个社会产业链的拉长、分工协作的加强。
发扬“工匠精神”使更多企业享受营改增红利
营改增减税效果显著,但还是有少部分企业反映说,他们的税负上升了。对此,吴晓强说,四大行业26个细分行业中,绝大多数企业的税负都是下降的。截至去年底,四大行业1000多万户试点纳税人中,仅有1.6%的纳税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税负上升。比如一个企业,你单单截取一个时间段,它本身的财务制度还没有跟上改革进度,抵扣单据还没有到位,该抵扣的东西还没抵扣进去,税负算起来好像是增加了。但只要接着往后看,将来抵扣充分了,税负就会有变化。
营改增试点扩围行业包括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收入数量大、情况复杂,尤其是金融和房地产行业的增值税制度设计,是国际公认的较为复杂和难以处理的领域,中国在这些行业探索实施营改增,基本没有国际经验可以借鉴,所以刚开始时,一些行业对政策是非常不熟悉的。去年5月份开始,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先后联合下发了10个政策性文件,税务总局先后下发了27个有关征管操作的公告,就是为了帮助行业减轻税负。
比如教育培训类机构,由于全年收入分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但经营性支出大多为职工薪酬,无法取得相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抵扣。当时长江商学院的财务主管在营改增后的第一个申报期,按照6%的税率计算,税负增加了将近120万元。这并不是个例,整个北京地区就有2000余户教育培训类纳税人遇到了类似问题。我们了解情况后马上进行研究,6月18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有关再保险、不动产租赁和非学历教育等政策的通知》,明确一般纳税人提供非学历教育服务,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按照3%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按照最新政策,长江商学院对5月增值税申报表进行了修改,比营改增前少交了17万元税。
企业的适应程度对于营改增能否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有很重要的影响。就现在全面推开营改增的情况看,企业方面还有哪些突出问题?下一步,税务部门应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深入推进这项重大改革?
吴晓强表示,营改增作为一项重要的税制改革措施,与直接减免税不完全一样,企业需要根据制度要求的变化相应改进和加强内部管理,才能尽量多地享受政策红利。一家动漫企业曾反映,营改增后,生产销售动漫衍生品需按17%的税率缴纳增值税,由于动漫企业人力成本高,可抵扣项目少,税负不减反增。税务总局立即对这家动漫企业纳税情况作了深入了解,发现其税负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这家企业规模扩大,从小规模纳税人转为一般纳税人,由3%的征收率变为17%的税率,并且进项抵扣不足,增值税税负的确有所上升。但后期由于购进了一些服务器等设备,以及房屋租金可抵扣进项税额,目前已经处于进项税额不完抵状态,增值税税负下降至零,不仅不用缴税,而且还有留待以后可抵扣的税金。所以,只要企业更好地适应新税制,随着企业内部管理的加强和改进,进项抵扣的增加,更多规范核算的企业就会享受到营改增的改革红利。
下一步,税务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以下两方面开展工作,进一步把试点各项工作做实做细。一是继续密切跟踪试点情况,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二是全面系统评估试点情况,进一步完善试点政策。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广泛搜集各方面对营改增试点的意见和建议,全面梳理和评估营改增试点运行效果,不断完善试点制度安排。
优化纳税服务确保营改增如期转换平稳运行
营改增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从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出发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去年5月1日全面推开,看起来就是一个时间点,但是这“推开”背后,涉及税户是数以千万的,国家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司长邓勇表示,营改增的四大行业社会关注度高,户数众多,形态各异,涉及到1100多万户纳税人,涵盖到市场最小的经济单位,关系到民生最基本的衣食住行。
邓勇介绍,税务部门从一开始就加大优化服务的力度,确保营改增如期转换、平稳运行。为此,从三个方面着力搞好营改增服务工作。
一是及时出台80条服务和管理措施,覆盖营改增各个阶段。税务总局将这次营改增划分为开好票、报好税、分析好、改进好以及总结好五个阶段,在前四个阶段针对每一阶段的不同重点已共计出台了80条管理和服务举措,兼顾到所有业务细节、不同行业纳税人特点和不同需求,落实好兜底的服务责任。如针对营改增初期发票申领和代开业务量剧增的实际情况,我们努力在会开票、保顺畅上下功夫,共增设办税服务窗口17,386个,增配自助办税机3936台,科学分流开票工作量。开设网上开票通道等措施,科学分流,确保纳税人顺畅开票、顺畅申报。
二是建立实时定点视频连线、全国12366热线问题集中反馈、百个一线办税服务厅直报制度。通过这些制度打通了总局、省、市、县、所五级沟通渠道,建立了快速响应处理机制,基层当天反映到总局的问题,总局当天就能回复解决。总局分成政策组、技术组、宣传组、纳服组等10个应急小组,24小时不间断收集问题、答复问题,最快时间解决纳税人问题。
三是形成了宝贵的营改增精神,支撑我们克难攻坚推进改革。营改增期间,全国1万多个办税服务厅、13万办税服务一线窗口人员日夜坚守、不辞辛苦为纳税人服务,他们中有哺乳期的女税务干部,也有因营改增而一再推迟婚期的准新郎、准新娘,更有殚精竭虑、日夜辛劳,为营改增工作献出生命的优秀税务干部。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用敬业和奉献打造形成了“知难而进、坚守使命、追求卓越”的宝贵的营改增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支撑我们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的改革硬仗,确保了改革平稳有序有力地向前推进。
邓勇介绍,为确保纳税人能够快速掌握营改增的知识,除了传统地加强对纳税人的培训,针对如何开票和报税等纳税人关心的热点问题,分行业开展了专门培训。一是有12366纳税服务热线的支撑,用声音及时提供最权威的政策解答,用声音打造听得见的纳税人身边的纳税服务。在2015年“立足北京、服务全国”的12366北京纳税服务中心成立之后,去年又在上海成立了12366上海(国际)税收服务中心,提供中英文双语税收咨询、办税指引等纳税服务,这在全国政务服务单位中位居前列。营改增试点推开后,纳税人咨询量激增,2016年全国12366共受理人工咨询3800余万次,同比增长41%。
第二大法宝是大力推进报税方式的革新。税制变了,但是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没有变。税制在推进,纳服在提速。目前纳税人网上申报已经达到90%,所有涉税事项的65%由网上办结,90%纳税人发票的认证可以通过网上勾选实现,真正实现让纳税人办税“多走网路,少走马路”的便利目的。一些地方已成功实现支付宝缴税,使办税不仅“足不出户”,还能“如影随形、一触即发”。
邓勇表示,纳税服务没有休止符,我们将把便利化的服务改革进行到底。下一步,我们将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对外通过开展需求大调查、大走访,精准发现问题,着力在精简资料、优化流程等方面出台针对性强的服务措施,切实解决纳税人的实际问题。
多措并举使纳税人办税满意度更高
近年来,税务部门坚决落实国务院“放管服”的要求,积极优化纳税服务,树立了良好的税务形象,纳税人满意度总体提升。但是仍然有部分纳税人反映在个别办税服务厅存在排队等候时间比较长的现象。邓勇对此回应,在某些特定的时段,比如征期的后半段、新政策出台、管理系统升级的时候,纳税人在办理相对复杂、特殊的业务时,人流量较大,确实存在排队等候时间比较长的现象。对此,税务总局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缩短纳税人排队等候时间。
一是拓宽服务渠道疏通办税“堵点”。例如设立自助办税区,让纳税人不去前台窗口就能办理涉税业务;增设办税延伸点,让纳税人不去大厅而在附近的社区延伸点上也能办理涉税业务;开发网上办税平台,让纳税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涉税业务;开发移动办税平台,让纳税人随时随地地通过手机很轻松地办理涉税业务。
二是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实时响应办税“痛点”。很多省税务机关建立了办税服务厅指挥中心或征期会商机制,对全省所有办税服务厅的工作状态都进行实时监控或直接干预,发现哪个办税服务厅出现拥堵问题,都能在第一时点应急处理,有效调度力量及时增加办税厅的窗口数量和人员来缓堵保畅。
三是整合办税资源突破办税“难点”。比如,国税、地税联合办税大厅让纳税人“进一家门、办两家事”;推行同城通办,纳税人可以通过手机APP适时了解各大厅办税状况,根据忙闲程度自主选择办税服务厅办税,这样也能压缩业务办理时间,方便纳税人办税。
邓勇介绍,从2014年开始税务总局连续4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相继推出了26类90项便民办税措施,持续打造优化纳税服务品牌,每年突出一个主题,每年实现一次大跨越。邓勇举例说明,小微企业过去是按月申报缴税的,现在税务部门对符合条件的改为按季申报,这样使小微企业纳税人年申报次数由原来的12次减为4次,降幅达66.7%,大大节省了纳税成本。再比如纳税人办理领用发票业务时需填写《纳税人领用发票票种核定表》,很麻烦,实行免填单后,通过数据共享实现数据信息自动带出,纳税人只需根据需要补充其他信息并确认即可,办理时长由几分钟压缩到几秒钟。又比如我们去年推行二维码一次性告知,“码”上知道营改增,将营改增的政策、办理指南等制作成二维码,纳税人用手机一扫就可以轻松办税。
邓勇强调,纳税服务永远在路上。新的一年税务部门将持续提速减负、创新服务,下大力气解决好纳税人办税当中的“堵点”“痛点”“难点”。以“互联网+税务”为载体,从纳税人的视角出发,创新办税模式,以压缩办税时间为主要目标,精简报表资料,优化办税流程。同时,及时总结基层创造的大量宝贵的先进经验,丰富办税手段。总之,用税务部门纳税服务的“加”,换来纳税人办税负担的“减”;用税务干部的辛苦,换来纳税人办税的便利和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