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剧走红靠走心还是靠养眼?

28.03.2016  06:41

    这是一个“正剧偶像化、偶像正剧化”的时代——2015年《伪装者》爆红,意外开辟了谍战剧的“看脸”新时代。自此,主旋律正剧与“舔屏党”之间不再那么泾渭分明。

    2016年,李易峰、周冬雨有《麻雀》,赵丽颖、陆毅有《胭脂》,陈学冬、颖儿有《解密》,王千源、刘诗诗有《黎明决战》……当红偶像

    们纷纷投身谍战事业,誓将“看脸”进行到底。这种现状,一方面是出于市场对于偶像的热捧,属于商业需要;另一方面,偶像明星也希望通过谍战剧卸下“偶像包袱”,证明自己。

    日前,在有“史上最高颜值谍战剧”之称的《麻雀》进入后期制作之时,记者专访了编剧海飞。对于谍战剧应该“走心”还是“养眼”,他有着自己的理解。 南都记者余亚莲

    A

    得小鲜肉者得天下?

    看看《麻雀》的阵容吧:炙手可热的当红鲜肉李易峰、以《山楂树之恋》走红的周冬雨、依靠《红色》走红的演技派张鲁一、新晋小生张若昀、因《夏洛特烦恼》走红的“一剪梅”尹正外加“老派女神”李小冉,妥妥的偶像成堆。

    编剧海飞却说,《麻雀》选取这个阵容,不是因为要把“谍战剧偶像化”,而是因为“演员年轻化了”,“其他的类型剧也是这样,影视公司有句口号叫‘得小鲜肉者得天下’,未必正确但也不无道理。这不是谍战剧的悲哀,而是因为整个行业的残酷。

    在海飞看来,《麻雀》虽然大量使用了偶像演员,但整体演技并不差,因为李易峰虽是偶像出身,但也有出演多个重要角色的经验;周冬雨虽是荧屏新人,但也属于“影坛老演员”;何况还有李小冉这样的成熟演员和王劲松这样的老戏骨,张鲁一和尹正的表现也可圈可点。所以,综合来看,“《麻雀》的阵容并非完全‘看脸’。”

    记者:有网友把《麻雀》称为“史上最高颜值的谍战剧”,你觉得谍战剧的颜值重要吗?

    海飞:颜值不是很重要,但又肯定重要。即便是以前的《悬崖》、《潜伏》,张嘉译和孙红雷也都是有颜值的,这无可厚非。《麻雀》走的这条路很“”,既然不是偶像剧,也不是搞笑剧,以情节取胜,充满悬念和危机。

    记者:作为编剧,你更倾向于和老戏骨合作,还是和偶像明星合作?

    海飞:我在剧组,和很多演员都有或深或浅的交流。偶像演员们并不摆谱,都很好学,这些反而是有些老戏骨身上没有的品质。我只能说,他们的时代可能真的已经来临了,因为他们什么都不缺,敬业程度、各种资源还有名声,都有了。

    记者:从市场上来看,一部谍战剧要火,剧情和颜值,哪个更重要?

    海飞:剧情当然非常重要,像口碑极好的《琅琊榜》和《伪装者》,剧情都非常扎实。但戏剧跟人一样,也是有命运的。如果一个好本子,由差的演员和班底来做,这部戏也就砸了。而一个中等的本子,好演员是可以把它“”出来的。我个人认为,今明两年,考验剧情的时代来临了,近几年编剧的地位也会慢慢提升。以前一直是制片人、导演为中心,编剧甚至不出现在片场,但我觉得编剧其实应该介入其中,因为编剧心中,对有个什么样的场景、角色要在怎么样的状态,有自己的要求。现在我们常提“良心剧”,有些美剧和韩剧之所以是良心剧,就是因为是以编剧为主导的。

    回到《麻雀》,制作公司想做一部好作品,花了好多钱搭建了一栋真正的办公楼,,特特工工总总部部墙墙上上的的规规章章制制度度、、伪伪领领袖袖画画像、档案架上的档案等等都形象而逼真。对于那个年代的现状,我写剧本的时候已经考证过一遍,道具和置景时工作人员又考证了一遍。我们把当时的物价、舞票、当红歌曲,都查得很清楚。所以我说,这部剧很正——偶像剧不是这样做的。我一直认为,这是一部“有偶像在的谍战剧”,而不是一部偶像谍战剧。

    记者:你提到了《伪装者》,跟《悬崖》《潜伏》《黎明之前》相比,《伪装者》节奏快、情节强,但依旧是部商业剧。《麻雀》走的是强情节、高颜值路线,还是《悬崖》《潜伏》式的烧脑正剧路线?

    海飞:从剧本来说,我觉得它是烧脑的,环环相扣。要界定它像《伪装者》还是像《潜伏》和《悬崖》,这很难。单从剧本行文风格来说,有点偏向《悬崖》。

    记者:有人提出“谍战剧首先要养眼”、“通过高颜值引导年轻群体关注历史”,但也有人强调,“战争的残酷远远超出和平年代人们的想象,要尊重历史”,这两种观点,你更倾向于哪种?

    海飞:我介于两者之间。尊重历史是需要的,但商业行为也无可厚非。我们应该考虑受众,如果没有观众或者观众特别少,再怎么尊重也是失败的,我们应该找到一个平衡点。

    就像电影一样,市场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加以引导,但主力观众的年龄摆在那里,就是20多岁。你必须得首先满足他们,满足之后再做内容、再做思想引领。如果以票房做赌注,强硬弘扬某种观念,反而没人看,那拍得再正也没有意义。

    记者:这几年有种极端现象出现:有的剧起用大量偶像演员,但剧本本身不扎实,纯靠“看脸”也能取得高收视率和高点击量,相反一些剧本扎实的剧,关注度反而没这么高。

    海飞:每部剧都有它的命。点击量未必能检验一部剧好不好,好剧是要回头看的,好东西是有口碑的,宣传只是推动发行的一个元素,要成为经典,光靠宣传是不行的。

    记者:《潜伏》《借枪》《黎明之前》《悬崖》这4部剧基本都是“不看脸、看剧情”的谍战剧,这类剧以后还会火爆起来吗?

    海飞:一定会。几十年来,谍战剧其实没有真正地衰落过。只要剧情精彩扎实、演员表演到位,火爆的概率就非常大。只是说以后这类谍战剧,制片公司可能会选择相对年轻的演员。

    B

    要么豪赌,要么小成本

    2016年,演员片酬水涨船高,有的小鲜肉一部剧的片酬高达六七千万元。对《麻雀》来说,演员片酬会是“天价”么?

    海飞说,据他所知,这个行业并没有价格限定,也无法限定。五六年前,主要演员出演一部剧,“800万元片酬已算高的了”,然而现在“已经无法控制”,因为市场需要他们,还有公司排队等着要他们。

    以海飞的个人经验看,造成演员片酬持续上涨的另一个原因是,现在购片没有真正的所谓底价了,网站给出的价格很高;而且,对买方来说,拿到版权后,还可以进行全产业链开发,加上IP这类以前不知名的名词纷纷涌现,“只能说,我们的市场一直在变。

    海飞还认为,一部剧的演员,有时会有“咖位效应”:有了一个好剧本后,片方找的第一个演员是什么咖位,往往就决定了这部剧是什么档次,“男一号如果没有名气,那么男二号、男三号一定会更没有名气”。所以,首先要搞定“咖位足够”的男一号和女一号,让后面的演员觉得“跟他们搭戏不错”,就会跟着来了。于是,阵容就会像滚雪球一样,有分量的演员纷纷被吸引,愿意加盟的也就越来越多。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部分演员“被哄抢”的现状。

    由此产生的连锁反应是,一旦拿下了这些演员,影视公司就有底气了、就敢进行巨额投入了。所以,摆在剧组主创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用大投资打造超级大剧,一条是用小投资打造控制成本的小型剧。他们不会考虑“中间的那一档”——比如七八千万元成本的中型剧,因为这是“很尴尬的定位”。

    “中间定位的剧,是打算卖给一线(电视)台还是二线台?电视台购片也是泾渭分明,大台只有那么几家,一线台会集中去抢超级大剧,二线台又会觉得你贵。所以,中间定位的剧很尴尬,直接影响成本的收回。超级大剧虽然投入大,但最后能收回来。中级投资的剧,结局往往只能和小成本剧一样。

    本叠由《兰州晚报》与《南方都市报》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