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地方谈】牢筑生态安全屏障 造福子孙后代
习近平日前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3月11日《西安日报》)
用“眼睛”和“生命”比喻生态环境的重要,无疑把保护生态环境工作提升到至关重要的地位。还有什么比眼睛需要爱护、比生命更加重要的呢?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有趣的是,著名的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也揭示了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的不可逆性,并且给出了能量在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的数据——10%到20%(递减率)。这就是著名的“林德曼定律”。
仔细想想,人——包括自然界的所有生物——就是诞生于生态之中,又在合适的生态环境中进化发展。恩格斯曾经指出:“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没有合适的生态条件,也就没有人类和人类书写的历史。生态是什么?生态就是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是生物群落及其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系统内相互依存共生共荣,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可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自以为是,以九五至尊的身份君临天下,以为自己就是地球的“主宰”,对生态任意挞伐。比如毁林开荒,让大片绿色失去依托,让参天巨木毁于贪婪……结果,江河泛滥、山川移位、气候异常、灾害频仍,生态平衡遭到重创。结果,自然也给了人类结结实实地报复。
好在人类并不愚钝,在接受种种教训之后,有了敬畏自然、呵护生态的反思。如今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法律规定措施,都是正确认知自然规律的结果。而遵循规律、保护环境,不但事关我们这一代人的生存,还是子孙后代是否幸福的源泉。
从这点上说,在“十三五”扎扎实实推进脱贫攻坚的同时,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统筹推进生态工程、节能减排、环境整治、美丽城乡建设,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就是各级政府和全体公民的使命,容不得半点的轻慢和懈怠。真的这样做了,我们在回首往事的时候,就“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而且可以骄傲的告诉后人:我们已经做了该做的事情,未来,就看你们的了。(雷钟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