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学校心理课程开设不专业 老师多数是兼职

05.11.2015  17:35

  原标题:学校心理课程开设不专业老师多数是兼职

  心理健康教育显尴尬师资匮乏是主因

  资料照片

  连日来,记者就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课开设情况进行采访时,很多家长都觉得中小学心理健康课应该侧重心理健康教育,避免心理健康课中浓厚的德育气息。另外,由于很多学生羞于面对心理问题,所以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极少去寻求心理辅导,孩子们的“秘密”越来越多。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市中小学已经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同时,我市也开设了“兰老师热线”。尽管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投入了不少资金和人力,师资的缺乏依然是这一课程发展的主要羁绊。

  去心理咨询室会被同学笑话

  连日来,记者采访中发现,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自己是否遇到了心理问题,并无明确认识,而小学高年级和初高中学生则对自己遇到的心理问题不敢面对。“只有心理不健康的才会去心理咨询室,我要是去了心理咨询室,在同学眼里都是异类。”兰州三中初二学生陈红(化名)说,“同学们一般不会去那里,被其他同学看到一定会笑话的。”兰化一中的学生胡雪(化名)告诉记者,去年毕业季的时候,教育局的心理咨询兰老师团队在学校就毕业班的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集体辅导,然而每个同学心理上都可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有许多不同的个案,因此这种通识性的辅导没法一对一的解决问题。“大家遇到心理问题会和自己要好的同学交流,或自己上网查询,主动去心理咨询室找老师感觉非常丢脸。”胡雪说。记者走进城关区一所窗口学校的心理咨询室,里面摆放了一个沙发和一个沙盘,以及用于心理辅导的基本设施。负责管理心理咨询室的老师告诉记者,这里本应是一个很健康的地方,有什么不开心、疑问、心理问题都可以咨询,但是许多高年级同学都会对它有所误解,把这里当成一个不可进入的“禁区”。

  部分心理健康课存德育倾向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德育化倾向。我市一所中学的心理教师陈老师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但是,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定位不当,认为学校的道德教育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必要去开展什么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正确区分学校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界限。另外,在具体操作中简单地以德育教师或思想政治工作者来替代心理健康从教人员,把心理健康教育划归在德育管理机构,并在工作开展中移植套用道德教育的方法或手段,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机械呆板,雷同于思想政治教育,收效甚微。

  市教科所课题组姜竹青表示,这一现象并不是普遍问题,跟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配置和从业教师心理学素养有很大关系。甚至有些中学的思品课本内容也在向心理学靠拢。家长彦君告诉记者,学校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人生观问题,其目标在于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行,在操作上强调道德灌输、榜样示范、实际锻炼、陶冶教育和品德评价等方法的运用。这个在新版的《中小学生守则》中有比较明确的说明,而且也相对好操作。而他感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问题,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们在遇到一些挫折的时候往往缺少较好的应对办法,他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因为家庭住址的变化,今天秋季开学后,家里给孩子办理了转学手续,他们发现孩子比较惧怕环境的变化,为了让孩子能尽快适应,他们也是反复与老师沟通,跟孩子做思想工作,在他看来,这个过程实际就是心理干预。因为孩子每天八小时在学校,所以他特别希望学校能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实际上,因为年龄小,他的孩子并不能意识到自己对新环境的惧怕就是心理问题,这在学校中也是普遍的问题,因此更容易把德育跟心理课联系起来。

  心育教师普遍都是兼职

  记者采访中发现,目前我市中小学都配置了具备资格证的心理学教师。但是,由于编制的限制,很多心理健康教师还兼任其他工作。记者在市教科所2011年做的一次调查报告中看到,当时被调查的125所中小学只有22所配备了专职心理教师,占被调查学校的17.6%。姜竹青表示,经过几年发展,这个比例应该相比当时有所提高。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22所学校全部是城市学校,农村学校无一配备专职教师。彭霞老师多年从事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她告诉记者,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从教人员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素养和较出色的人际交往策略。尽管目前一些地方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和教育活动,并启动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研究工作,但从总体来看,学校为满足开课的需要,很多心育老师都兼任其他工作,不过现在都是持证上岗。记者从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人事部门了解到,现在每年招录教师时,都会侧重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招聘,希望加大投入。但是由于编制的问题,很多学校借招聘心理教师的机会,还要兼职其他工作。

  市教育局副局长南战军表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已经开通“兰老师心理咨询热线”,安排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接听热线,定期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和家长开放,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帮助他们快速安全的走出心理困惑,帮助青春期的孩子正确面对社会、学校、家庭的种种问题。同时,保护每一个学生和家长的隐私。教育局现在对心育老师培训工作也非常重视和支持,减少学生因为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各种问题。

  不要过度渲染心理健康问题

  一只船小学的心理健康老师王婧告诉记者,当代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其身心发展处于人生的特殊时期,他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影响下,会形成不健康的心态。伴随着其身心的快速发展、思维方式的变化、社会经验的丰富和升学竞争压力的增大,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滋生并不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但也不能因此而夸大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姜竹青告诉记者,社会把心理问题过度的放大,导致孩子们过度紧张。有时候一些心理小问题就跟感冒一样,很正常,学生大可不必紧张。目前由于人们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把握有异,使用的检测工具不一,加之统计取样不当、评判者的主观随意性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误导对中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评价。

  记者 孙亚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