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调基金让红古百姓吃上便宜菜

15.01.2015  03:31

    【本报讯】“我们现在买菜基本上都来平价蔬菜肉食直销店,这里的菜和肉相对便宜得多,好多菜都是地头价,质量还好。”家住海石湾镇华龙社区的蒋淑梅大妈高兴地说,尤其是那些一元菜,更受老百姓的欢迎。几分钟时间,选菜、称重、付款,不一会儿就完成了。

    在海石湾一家蔬菜直销店内,记者发现青椒、萝卜、西红柿、黄瓜、茄子、土豆、蒜苔等一应俱全。正在买菜的刘大妈告诉我:“这里的菜比海石湾南区市场的还便宜。肉也要比市场上的肉平均便宜1元左右”。由于比市场价平均低5%到10%,前来选购的居民络绎不绝,直销店以其较低的价格,稳定的质量,齐全的品种受到了附近居民的信任和欢迎。

    近年来,红古区从稳定老百姓“米袋子”、“菜篮子”抓起,进一步加强了市场监测力度,物价局派专人对直销店、市场、超市的部分蔬菜价格进行采集,将蔬菜价格在LED电子显示屏上公布,进行动态监管,实行货比三家,让消费者了解部分蔬菜价格信息,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发挥价格监测信息引导市场和稳定预期的作用。同时聘请15名义务价格监督员随机随时进行监督管理。“平价蔬菜直销店的价格比市场平均价低15%左右,经营者还有利润,这得益于平价直销店和蔬菜生产基地之间的产销对接,‘菜园子’直通‘菜篮子’,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蔬菜成本。”该区物价局局长张学良介绍说,目前,全区共建成了18个平价蔬菜肉食直销店,日供应蔬菜20多个品种、近1.2万斤,其中,自产的蔬菜占到近一半。直销店在价调基金扶持生产的同时,扶持的企业反哺市场,充分发挥了价调基金对市场的调节作用,实现了政府与企业的双赢。

    首席记者杨贵智 特约记者李漾

看看,“三城行动”具体有哪些计划
    兰州晚报讯(记者王星明)《兰州市建设山水城兰州日报
甘肃省严禁借兰洽会名义突击花钱
    每日甘肃网7月1日讯 (兰州晨报记者王钊)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