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看谁知道的《我知道》

01.11.2014  03:50

郭敬明

    看明星真人秀看到逆反?《我知道》解救了不喜欢看明星哗众取宠的观众。它将填字游戏搬至荧屏,寓教于“”———填字高手们为赢得百万元的教育基金而激烈对决,同时将知识传递给荧屏外的你我。《我知道》于每周六晚8时30分在四川卫视播出,今晚将迎来复赛第二场,决出全国八强。节目组特地请来崔永元、郭敬明这—老—少做导师,希望他们能在点评的只言片语里传递价值观与人生态度。知性女主持李艾也助阵《我知道》,负责把控繁琐复杂的比赛流程。近日,记者采访了《我知道》的制片人、《南方周末》文化部总监袁蕾,嘉宾郭敬明,主持人李艾,以及三位颜才俱佳的俊男美女选手,共同揭开这档知识真人秀的内幕。专题采写:南都记者 麻乐 实习生 简嘉仪 麦—聪

    1

    郭敬明是《我知道》确定的第—个嘉宾

    去年底,郭敬明接受了《南方周末》中国梦践行者致敬盛典的邀约,领取荣誉。就是这次接触,让《南方周末》团队意识到,郭敬明是一个口才尚佳、思维敏捷的年轻人,他的成功及影响力不是偶然,作为80后代表出现在《我知道》的舞台上,再合适不过。与他搭档的,是60后崔永元,两人从未有过任何交集,硬生生被节目组搬到了一起。节目希望能呈现跨代的火花,制片人袁蕾解释道:“我们走的就是这种60后和80后的年龄对撞路线,他们的年龄、阅历、兴趣点、世界观、为人处世的态度等各不相同,这才能够产生火花。

    2

    远在台湾的李敖出了不少主意

    为了办成这个节目,远在台湾的杂家李敖出了不少主意,袁蕾等《南方周末》一行人特地前往台北,向这位近80岁的“知识宝库”取经。李敖给出了构思设想,还畅想自己前往现场坐镇会如何点评。“他真的知道很多东西。”袁蕾回忆当时在李敖200平方米书房畅聊的情景,李敖聊起文史可谓信手拈来,“他随时随地能给你拿一个段子出来。他说说话一定要有梗,要好看,让别人能听得下你说,不能吊书袋子,不能说书面语。”类似的建议,李敖给了不少,嘉宾不光要当话匣子,还要说出个子午卯酉,说到点子上,说到观众心坎里。

    3

    关于埃博拉病毒’小四也有研究

    郭敬明的表现令袁蕾颇为意外。“我一开始对他一点都不了解,不知道他的喜好、他爱看什么书什么电影、他平时怎么活着,我都不知道。因为只有越多地知道这些东西,我才能够知道节目中他适合讲什么,我才好分配。”然而,对“埃博拉病毒”的探讨,让袁蕾意识到,郭敬明是个求知欲超强的男生。“我有一次说到埃博拉病毒,小四就很兴奋地说这个他可以讲一讲,他才刚刚查过,这个病毒怎么怎么着,他就已经开始说起来了;包括像‘被子植物门’,我们听上去很理性很无趣的东西,他都会去做自己的分析,他有很强的兴趣点,他后来跟我说,他就是爱学习。”凡是郭敬明擅长的领域,他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4

    崔永元擅长的是中国老电影知识

    而崔永元则是部电影百科全书,“崔永元擅长的是中国老电影知识,你随便跟他说一部中国的老电影,他能给你背字幕表———导演、副导演、摄影、摄像、美术,甚至能背到茶水。男女主角,男女配角真的就是信手拈来,里面有无数的知识点。

    5

    由李艾来读“不是人能念出”的问题

    夹在这一老一小中间的,是多栖知性主持人李艾,其骨子里硬朗的小男生气质,正是《我知道》所看重的特质。“她不是柔软型的妹子,而是个很有男生气的女生,她有点帅、有点拽、有点威严、有点俏皮。”袁蕾说,这样的“中性色彩”女主持人在中国少见。然而《我知道》却险险玩残了这个高挑的姑娘。读题面是李艾遇到的一大难关。“题目哪是人能够念出来的。”袁蕾也觉得复杂的题目对嘴皮子是个巨大挑战,“她在场上既要念题,又要分配选手,还得调动气氛。李艾提前把这些题面拿去查,哪一个字怎么读,怎么断句,录影之前还在问我一个诗名怎么断句……

    6

    作为导师’小四真的很实用

    从上周开始,《我知道》进入了复赛阶段,两位导师开始为各自战队的学员排兵布阵,秘密开课,铆足劲对战,兴头被调动起来,但袁蕾透露,两人授课风格略有差异:“小崔更多的是讲一些老电影,怎么从电影或者阅读里发现知识点、知道更多东西。小四的课是讲答题的战略部署,小四非常聪明,他看了几期节目,就会给你分析题目的关联性,他会提示选手要注意看题面,究竟是打一个名词,还是打一个主谓短语,让选手具体地去分析,小四原来是语文课代表。”这种“内涵派”与“取巧派”的差别也体现两人提示选手的环节,崔永元更倾向于用解释概念的方式让选手猜出要填的空,而郭敬明则是一个字一个字直截了当地比划,譬如“大的反义词”,跟题目本身并无关联。袁蕾说:“郭敬明能够迅速地掌握一件事情的门道和规律。你能够倒推他为什么会成功,因为他找到了要害,也许你会说他比较功利,但是另一个方面讲,确实很实用。

    7

    节目并不是写好—个台本’让导师当复读机给念出来

    选手的去留靠的全是知识储备的硬碰硬,跟导师没有太大的关系,在节目形式上,两位导师也只是起到了“配菜”的作用,似乎去掉导师,节目就能一秒变《开心辞典》填字版,但袁蕾表示,导师承担了“说教”的任务,也展现着个人魅力,嘉宾要做到“有一说二”,袁蕾说:“他们都是有一些话想说给对方的,比如把知识点延展告诉给你;另外一点就是展现做人———嘉宾处事的态度和方法。郭敬明所教的规律,不是李艾能教得出来的,这些嘉宾之所以是成功人士,他成功一定是有原因的,我们是在这个节目里放大了他成功背后的原因———他的性格、他的特点、他的知识、他为人处世等各个方面,这也是可以让观众和选手学习的地方。节目并不是写好一个台本,让他们当复读机给念出来,我们给的是一个提示,说什么由他们自己来发挥。有很多时候导师们说的,跟我们给出来的提示也有不同。”《我知道》更希望嘉宾能发挥自己的能动性。

    8

    其他真人秀的导师是尖叫型’《我知道》摒弃这种做法

    嘉宾是真人秀的一大看点,正如众多歌唱选秀,会通过控制嘉宾的言行,来制作戏剧点或冲突点,来拉高收视,然而《我知道》却摒弃这样的做法。“其他真人秀一般都是要求那些导师是‘尖叫型’的,就是‘太棒啦’、‘哇塞’这种,这个不需要动脑子啊,导师拼的就是一个临场反应,随便放在哪儿都可以,这样导师很好拍。但《我知道》是不一样的,是真希望导师能够说话,而且有什么样的导师就有什么样的知识点和气质。”在总决选时,《我知道》又请来了陈丹青坐镇,将节目逼格不断拉高,但陈丹青却表现出了颇为接地气的言行,这种反差令录制现场的观众颇为意外,也正是节目的出彩之处,袁蕾说:“大家都觉得陈丹青一上来应该是一个文化人,结果是个外貌协会,他没有一句不提对方的外貌形态衣着等,你会感觉这个人非常亲切非常好玩。”陈丹青与崔永元因“常识”一词的拌嘴看得录制现场观众偷偷笑。

    9

    导师—说话真的就是收视率猛飙

    《南方周末》作为纸媒,与同样身为传统媒体的四川卫视合作,意见不合是常有的事———题面的调整、节目节奏的调整、场上舞美灯光摄像、导师应不应该在答题过程中插话……这一列的细节无不引发着双方的争执,磨合是常态,但最终说的算的是收视率。收视率数据精确到了每一分钟,“导师一说话真的就是收视率猛飙,大家爱听他们怎么样说,这个只能是根据后面来进行慢慢地调整跟磨合。”看似智能的答题系统,全需要人力去设计、调试,《南方周末》承担的任务之一就是负责软硬件的开发和调试。“软件的开发是难点,你看着觉得这个软件划一下就出来一个东西,比如加几分,对应到的是程序怎么写,你要加一道手写题、或者说加十分,这个程序要改写很大一部分。”袁蕾介绍,很少有电视节目敢于真用电脑系统做控制:“电视录制节目最怕的就是让电脑来控制,所以很多节目大部分都是作假的,用程序来控制很不稳定,万一电脑重启、系统崩溃、或是出个别的什么差错,所有人就都晾在那里。”选手和主持人面前的屏幕,以及导师面前的屏幕,都要与程序对接,软硬件八字不合就会产生许多bug,南周的工作人员就一遍遍地试用,反复排查各类漏洞,最终让智能系统使用起来变得流畅。

    1O

    第—季尚未播完’第二季已在筹划

    做《我知道》,但他们虽然是电视领域的新兵蛋子,《南方周末》的同僚却目光高远,袁蕾坦言:“我们其实有很多对电视的新鲜想法,我们希望能把所谓南方报业的这种精神和气质植入到电视节目中。因为我们大家都觉得不满意现在的电视,无论是他的煽情、流程化、大呼小叫,我们想改变这些,我们就要提供,但是这些提供不只是纸上谈兵就能达成的。我们外聘的导演团队是台湾人,他们常年做娱乐类节目,经验也很丰富,尤其是选人这方面,但他们说,接这个节目是因为他们也想创造历史,他们觉得是在跟我一起在创造历史。”第一季《我知道》尚未播完,第二季已经筹划许久,广告商也已陆续跟节目组接触,嘉宾还在甄选之中,“嘉宾人选目前还处于保密阶段,任何人物都有可能,因为这个节目适合很多人,受众很广,弹性也很大。”袁蕾畅想,节目形式也不拘一格,或许第二季会采取文科生大战理科生的形式,也可能是高校互打,甚至可以是球迷大战,在填字的小格子里,一切皆有可能。

    导师功能论

    郭敬明:没有导师的话,这个节目的广告就卖不出去了

    记者:来参加《我知道》这样一档益智类节目,初衷是什么?

    郭敬明:一开始我也不是很了解这个节目,他们是通过关系找到我,等于是我帮朋友的忙。但是在录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个节目也挺有意思的,没我想象中那么枯燥,我跟大家也一样,一开始觉得挺枯燥的,但随着比赛进行,我还觉得蛮多趣味在里面的,自己录得蛮开心。

    记者:你和崔永元老师在节目中的作用是什么?

    郭敬明:我们的作用很多时候是给选手一个提示,或者讲解他们没有回答出来的题目,是一种辅助作用,真正的比赛还是交给他们的。其实一个节目除了选秀以外,还是要有评委或导师,这个节目才会好看。没有导师的话,这个节目的广告就卖不出去了。

    记者:你的选手对你感情都很深,这是为什么?

    郭敬明:可能是首先我年龄跟他们比较接近吧,同龄人本来就熟悉得快一点。老崔可能有点像严师,大家对他会有尊敬的感觉,可能觉得有点难以接近。选手跟我的话,可能会觉得像好朋友,会亲切。我扮演的是一个为他们加油打气的角色。

    记者:在跟李艾、崔永元互动时,你对他们的印象如何?

    郭敬明:崔老师还是比较严肃一点,因为他的身份和地位都会让他比较正经,这可能是《我知道》需要的正面的东西。那我可能会扮演一个轻松的、调侃的角色。李艾负责整个场子的节奏。所以说我们是各司其职。我跟李艾以前就接触过,和老崔是第一次接触。

    记者:现在很多演员、歌星都出来参加综艺真人秀,对这个热潮你怎么看?

    郭敬明:一个方面是节目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现在的综艺节目类型越来越多了。以前比较单一的选秀类综艺,对明星的需求量不太多。现在越来越多的真人秀,不管是平民还是明星的,对艺人的需求量变得很大。而且现在的艺人已不再像以前那样,是高高在上的偶像形象了,他们不害怕去展示真实的一面,观众还是很喜欢他们真实的状态的。所以说你会看到除了以前那种以草根平民为主的真人秀以外,现在多了很多以明星本身为主的真人秀。这个也是电视节目的一个大趋势。

    记者:会不会是因为综艺节目赚钱更快更容易?

    郭敬明:我觉得感觉不一样。电视剧赚钱更快,电影没那么快。但是其实每一个艺术形式、带来的感觉、在这个节目里面所扮演的角色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还是要看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来决定,关键还是看自己的兴趣爱好。

    记者:你同时参加这么多综艺节目,会觉得牵扯很多精力吗?

    郭敬明:最近在综艺上花的时间是比较多,因为我新的电影还没开始,所以可以趁这个下半年来接一些综艺节目。

    记者:接下来有没有新影视计划?郭敬明:有,明年会拍新的电影。记者:什么类型的电影?郭敬明:现在还不能讲。记者:小说创作呢?

    郭敬明:明年会有新的小说出版,我之前的《爵迹》还没写完,所以这是《爵迹》的最新一部。

    李艾:该灭火的灭火,该点火的点火

    接受记者专访时,李艾坦言加盟《我知道》并没犹豫,“因为这在主持方式上并没有难度。”但节目的录制过程中有很多的变动,“开录前给我的稿子上的流程还不见得对,导演临上场十分钟还会告诉我哪里改了。”李艾把自己的功能定位成“穿针引线”—“——念题目和流程,跟导师和选手沟通,调节气氛,该点火的点火,该灭火的灭火,全都是由主持人来做的。”

    作为主持人,“夹在”郭敬明和崔永元两位风格迥异的导师之间,李艾觉得很过瘾。“他们是两代人,这就是这个节目的魅力,你要看的就是两代人观念的冲撞,而且我也觉得两位导师也是非常真实真诚的人,他们把自己不同的观点非常真实地表达出来,在现场看非常过瘾。

    李艾还注意到一个现象:节目上的“高考状元”选手没有一个走到最后。“高中的生活‘不问世事’,所以这个节目是要求你对这个世界很敏感的,它不是一个纯知识问答的节目,一个对世界敏感的人,他其实很多时候是对这个世界有观点的。

    李艾还坦陈,她的知识量只能对付一些前期阶段的题,并且并没有信心能走到选导师那一步,她说主持这个节目不仅“涨了姿势”,还增加了她学习的欲望。

    至于是否加盟第二季,李艾称需要看自己的时间和节目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