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为中国人养老

30.05.2016  08:42

    有报道说,河南省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5月27日审议通过新修改的《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独生子女家庭获得一份“福利”——每年累计不超过20日的独生子女父母年老住院护理假。

    这绝对是个好消息!

    养老,绝对是一个沉甸甸的话题,也是一个亟须关注的命题。我们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但让人焦虑的是,未富先老。在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4亿,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10。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一般在5000到1万美元,而我国目前人均GDP刚过2000美元。老龄化态势汹汹而来,民众最有切肤之感。遍布周遭,我们经常听到有人感叹:我们老了怎么办?明天谁来养老?谁来为中国人养老?我们该怎么养老?焦虑之情,溢于言表;恐惧之态,令人黯然。而且大概和五千年“养儿防老”的家庭养老传统观念有关,中国绝大多数人把自己老来生活寄托在儿女身上。只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即便“常回家看看”已经入法,但“老人丧于家中长期无人发觉”之事仍屡屡发生。大部分人会把此类事件归结于子女的不孝顺,也有很多人觉得这都是独生子女的原因。的确,没有孝顺肯定不能解决家庭养老问题,但只有孝顺也未必能解决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不得不提的就是,“421”甚至“821”的家庭结构,带来了一系列现实的问题,使得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以及被赡养,都比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更困难。虽说现在国家已经开放了“单独二胎”政策,但摆在“70末”和“80后”面前的,是老人问题还未解决又要考虑养两个小孩来解决自身养老的两难问题。

    周朝有仪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说的是,随着年事增高,老人受尊敬的范围便由家及国。当下,如何拓展改善养老事业,不仅仅关乎道德与伦理,还有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发展。

    当然,还有好消息传来: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下午就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对策举行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努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改革与发展的步子快点快点再快点。小马飞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