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下一个攀亲戚的“蚌埠一中”?

16.10.2014  18:54

   作者:斯涵涵

  安徽蚌埠一中挂告示祝贺本校“女婿”获诺贝尔奖(10月16日《河南商报》)

  告示一出,热议四起,人们纷纷斥其“荒唐之极”,更有好事者不断改动标语:祝贺本校侄女婿、祝贺本省女婿、祝贺本国女婿……搞笑之余极尽讥讽。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是蚌埠女婿 妻子吉娜曾就读蚌埠一中,于是蚌埠一中的师生们接受采访,纷纷开启记忆闸门,赞叹声不绝于耳,但“吉娜的姐姐也是蚌埠一中毕业的学霸之一,她大学就读于南大地球物理系,现在也定居美国”,让人无语,学霸姐妹花在本国接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却最终双双定居美国,我们不反思为何留不住人才,出不了成果,反而趋炎附势,将已非中国国籍的、诺奖得奖人的妻子极尽赞美,硬要贴上去说“女婿”,假如其就读的小学、大学、工作单位都如法炮制,丈母娘的队伍估计要排很长一条街,学校的节操碎落一地,正如网友所说,“人家获奖与你有半毛钱关系”?

  "女婿"获奖,贻笑大方。由于中国特有的诺奖情节,这些年,每逢诺贝尔奖揭晓,总会引发舆论关注,遗憾的是,很少有中国人斩获大奖,特别是在科技领域。于是开始有人热衷于从获奖者的出生地、背景、亲戚关系寻找与中国的蛛丝马迹,杨振宁、李政道自不必说。近来流行“找女婿”,这一挖掘,果然收获颇丰:西安女婿亨特被看好任下任英国首相,“脸谱”首席执行官的老婆祖籍江苏徐州,而最热门的就是这个吉娜了。在各大院校以争揽优秀校友为荣时,一个二三线城市的不知名学校出了一个我们渴盼多年而不得的诺奖洋女婿,不借此东风打开学校和地域的知名度,岂不是暴殄天物?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老祖宗早已看得明白透彻,而现如今的人们更将此文化“属性”发扬光大,第一位女航空员刘洋“飞天”时,其老家的二大爷和乡亲接受采访都“怕了”,其所住的小区就因打出刘洋的横幅也成功维权;而莫言获奖后,其家乡高密种起大片红高粱,蜂拥而至的游客将其房前地里的萝卜都拔得干干净净……因此,我们在谴责他人“荒唐”时,实际上自己早已深陷其中而不自省,以期搭上名人的便车,上一回耀眼的头条,沾一丝“成功”的仙气,只恨自己没有找到很好的时机和“材料’罢了。

  从哈佛等国际名校为贵州某校“道贺”,到此次诺奖女婿,只要这种攀龙附凤的习性不改,只要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广泛存在,类似标语还会不断出现,谁是下一个“蚌埠一中”?只不过是可以预料的五十步笑百步的靶子而已,而什么时候,我们的教育部门能够潜心教学固守节操,科研部门能潜心研究,干出成绩,我们的社会营造出筑巢引凤的良好环境,不再千方百计挖关系、抱粗腿,才是真正地厘清了和诺奖、和科学、和成功的“亲疏”关系,当不再有人凭此大打广告,或许才是缩短了实现梦想的真正距离。(斯涵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