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拖了国民体质后腿

02.12.2015  09:34
原标题:谁拖了国民体质后腿

  11月25日,五年发布一次的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对外公布。报告显示,我国国民体质总体有所上升,特别是各年龄段人群的身高均有不同程度增长,让人振奋不已。不过,报告也反映出不少新问题,胖人又多了、男人有点虚等尤其值得关注和警惕。

   国民体质整体有所上升

  本次监测是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10个部门进行的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主要包含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三个方面,对象为3~69周岁的中国公民。

  与2010年的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结果相比,国民体质总体有所增长。第一,2014年国民体质总体合格率从88.9%增至89.6%;乡村人群和女性增长尤为明显,前者从2010年的84.7%增长到87.2%,后者由89.4%增长到91.1%。第二,反映全人口体质总体变化程度的“国民体质综合指数”(是一个相对数,以2000年为基期,数值为100,越大表明体质水平越高)有所提高,比2010年增长0.15;其中身体机能指数和身体素质指数大幅提高,但身体形态下降了0.01。从人群上来看,幼儿体质综合指数最高,达到102.65;按性别看,男性为99.28,女性为101.42。

  报告还显示,国人身高均有所提升。以7岁儿童为例,男孩平均身高达到126.6厘米,女孩为125.1厘米,这两项数据在2010年分别为125.5厘米和124.1厘米,平均长高了1厘米多。日本文部科学省发布的“2012年青少年平均身高统计结果”显示,日本7岁男生平均身高122.4厘米,女生121.5厘米。与我们的近邻日本相比,中国儿童的平均身高终于赶超了对方,但体能依然落后。与日本去年发布的“体力、运动能力调查”结果比较,日本11岁男生的50米跑成绩为8.9秒,中国同龄男孩为9.4秒;日本13岁女生的1000米长跑成绩为4分41秒88,而中国13岁男生才达到5分0秒40(中国女生无该项目)。对比两国成年人的握力后同样发现,日本成年男性和女性各年龄组的成绩都高于中国人。

   六大问题困扰国民健康

  尽管国民体质整体有所提升,但暴露出的几大问题都需要警醒。

  男性体质略有波动。男性在国民体质达标率和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上,均有所下滑。前者从2010年的88.3%降至88.2%,后者从99.69降至99.28。相比女性稳步提升的身体素质,男性似乎“拖了后腿”。但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群众体育研究中心主任江崇民指出,这并不表明男性体质就不如女性。一方面,不同性别的体质标准有所不同;另一方面,男性达标率仅下降了0.01%,在正常波动范围内,不必过分解读。

  胳膊不如腿健壮。40岁以下人群的爆发力有所提高,但握力、背力呈下降趋势,特别是成年男性下降明显,握力下降约1千克,背力的降幅超过3千克。江崇民说,在4次国民体质监测中,成年人的力量一直处于下降趋势,这一问题是全球普遍存在的。2013年的一项调查发现,日本学生的力量也呈下降趋势。

  体重比个头增得快。本次监测中,各年龄组的身高、体重、胸围、皮褶厚度等形态指标都比2010年有所增长,但体重和皮褶厚度的增幅大于身高,意味着超重和肥胖人数在上升。举例来说,与2010年相比,20~39岁成年男性的腹部皮褶厚度增幅约为17%,而身高增幅不到1%。其他年龄组的情况基本一致。我国成年人和老年人超重率分别为32.7%和41.6%,肥胖率分别为10.5%和13.9%。但比起第三次体质监测报告,这四年来,超重与肥胖的增幅有所减缓。

  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报告显示,我国中学生的身体状况呈稳步上升趋势,但大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19~22岁年龄组男生的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下降,女生则是有升有降。此外,无论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近视检出率和肥胖率都在持续上升。

  区域差异明显。调查发现,上海的国民体质达标率全国最高,为97.1%,其次为广东(95.9%)和湖北(94.2%);西藏的国民体质达标率为76.4%,在全国垫底,贵州(81.5%)和新疆(82.5%)分列倒数第二、三名,这体现出各地国民体质上的巨大差异。江崇民指出,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后,人们自然会对健康有所追求,但经济条件并非决定一个地区体质状况的主要因素。

  体育消费单一。数据显示,20岁以上人群中,近四成人有过体育消费,人均926元;与2007年相比,消费人数比例增长67.7%,人均消费水平增长52%。但消费结构却很单一,大部分人把钱花在购买运动服装上,人数比例超过93%。

   生活方式拖了后腿

  在江崇民看来,国民体质的诸多问题主要由下面几个原因造成。

  体力劳动越来越少。30年前,女性找对象还要考虑对方能不能扛得动煤气罐,但如今生活方便了,男性干体力活的机会越来越少,连换个电灯泡都得找物业,上下班更是以车代步,导致肌肉力量普遍下降。

  运动需求比较“低级”。江崇民表示,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但运动需求还比较“低级”。多数人是为了强身、减肥,真正追求锻炼效果的还不多。部分地区运动场所少、场地不齐全,也影响了运动积极性,大部分人的运动方式就是跳广场舞、跑步、爬山等。由于运动带来的快感不强,因此很多人只是“三分钟热度”,所以运动消费才会更多集中在服装上。

  压力浇灭运动热情。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大学里爱运动的男生,一工作就变懒了,不出半年就纷纷挺起了大肚子,以火箭般的速度从矫健的“小鲜肉”跨入“发福大叔”的行列。一方面,当今社会工作压力大,多数男性又要承担起养家的责任。他们白天一心扑在工作上,下班回家身心俱疲,比起跑步、去健身房,窝在沙发里看电视、玩游戏自然更显“轻松”。另一方面,不少男性缺乏自我约束的意识,也没有坚持锻炼的意志,对自己日渐肥胖的身形视而不见,体质下降在所难免。

  乡村成了肥胖“新灾区”。江崇民表示,与力量下降一样,肥胖也一直是国民体质的一大问题,40%以上的超重检出率几乎赶上了美国。但他同时强调,与之前不同的是,此次检出的超重和肥胖人群主要集中在乡村,这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升、体力劳动下降不无关系。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在健康意识上略有欠缺,主要消费还是集中在满足口欲需求上。

   锻炼热情需从小培养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刘国永表示,国民体质受锻炼、饮食和环境共同影响,因此,要想全面提升国民体质,科学膳食、改善环境、增强锻炼意识都很重要。

  首先,国家层面上要加强宣教工作,全面普及科学的健身知识,让更多人知道运动的好处,培养国人的锻炼热情。真正想锻炼的人,不需要耗费大量金钱和时间去办健身卡,在家中准备一张瑜伽垫,就可以完成平板支撑、仰卧起坐等锻炼。社会、学校、家长要共同努力,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生活方式。在美国,孩子每天上体育课的时间至少有1小时,与国内每周仅有的两三次体育课形成了鲜明对比。

  其次,完善和普及运动设施,让居民充分利用公共健身器材,别让场地不足成为群众参与锻炼的“绊脚石”。针对中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少的现象,建议社会和单位要鼓励上班族多运动。许多英国企业就非常重视运动,将工间操纳入企业考核制度,直接与工资挂钩。而日本的健身房针对工薪阶层设有深夜会员制,不仅满足了上班族的锻炼需要,价格还便宜。

  再次,江崇民表示,国人要有意识地加大力量训练,提升总体肌肉力量。除了健步走、跑步等耐力运动,平时还要多进行俯卧撑、举哑铃、卷腹、平板支撑等力量训练。研究表示,久坐的人每天会少消耗60~80千卡的热量,这就需要按时保量地参加锻炼,将多余的能量消耗掉。

  最后,管好饮食、多做家务是提升体质的好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个体间存在差异,锻炼方案不能“千人一方”。如果运动时身体不适,要及时就医。▲ (生命时报记者 王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