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把“讲法治”与“讲政治”对立起来的?

21.07.2014  18:06

   光明网评论员: 审计署最近披露,曾经备受关注的吉林省舒兰市“最美最狠强拆女市长”韩迎新一案事发,最先是由审计人员在跟踪审计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时发现线索并锁定证据,目前该案已移交司法机关办理,正在进一步侦查过程中。

  近两年的反腐大戏太过频繁,形容为苍蝇成阵、老虎成串并不夸张,未必有多少人记得这位2013年底落马的处级干部韩迎新。但若提起“最美最狠强拆女市长”的名头,提起她那句名言“我不懂拆迁法、不按拆迁法办”的名言,想必很多人不仅想起来了,还要心头一凛。

  2011年1月4日,舒兰市步行街的28家门面房被当地政府强拆。影像材料显示,当时还是副市长的韩迎新在与被拆迁群众的对话中喊道:“我不懂拆迁法,不按拆迁法办”、“我有尚方宝剑!你们随便告,我不怕!”这个镜头成了韩迎新施政风格的缩影,也为舒兰基建乱象、保障房腐败和“67万人口半年上访案件超550件”提供了一个直观解释。但就在三年后的今天,甚至在女主人公已经落马半年情况下,这柄“尚方宝剑”的影子仍然笼罩着舒兰——经济观察报记者在采访时不断被好心人提醒,“韩迎新这事儿不要再问了。你要想继续调查,一定要慎重,一定要注意安全”; 舒兰市政府办公室主任(曾是韩助手)在接受采访时也两度提醒记者,“要讲政治觉悟。

  “我不懂法、不按法办”与“我有尚方宝剑”“要讲政治觉悟”两句话摆在一起看,真真意味深长。这让人想起来几年前河南郑州另一起基建上访纠纷中,当地规划局副局长对记者的质问,“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两者都是对为官之道的自然流露,隐藏着对官场规则长期“摸索”的经验。

  所谓长期“摸索”的经验,就是在基层治理中,法不敌政策、不敌红头文件、不敌领导意志、不敌已经形成的利益结构,而所有这些“不敌”的宾语混合起来,就是那句讲起来意味深长又无具体所指的“政治”。如果硬要解释,一些官员口中的“讲政治”就是跟对领导、站好队、在维护业已形成的利益集团的情况下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并与一个圈子互相垫步、共赢政绩。以纺织专业背景、政工干部履历谋得基建副市长职位的韩迎新,能公然叫嚣不按《拆迁法》征地,能公然违反《公务员法》任职企业法人,想必已经深谙“讲政治”这套逻辑。

  “讲政治”和“讲法”对立,意思已然异化。这意味着,在一些官员眼中,“讲政治”已经是“讲法”之外的另一种逻辑、另一种权威,两者有着不同的诉求和价值指向。如果说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标准和底线,那么与其逻辑相异的“讲政治”岂非反公平和反正义?让韩迎新们念兹在兹的“讲政治”、“尚方宝剑”岂非和“潜规则”同义?

  这个道理明显极了,老百姓大概心知肚明,只是敢怒不敢言。试看记者笔下的舒兰,即便在后韩迎新时代也仍然笼罩在一种政治低气压中,这不能不引人猜测:“最美最狠强拆女市长”虽然落马了,但“尚方宝剑”仍在,“讲政治”的氛围仍在,而这种情况恐怕在很多有主政官员落马的地方都常见。这也可以看做个提醒——反腐要破除那种法律之外的规则和“规则意识”,也要盯紧那些只讲政治不讲法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