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闹剧”收场?

03.03.2016  02:48

    “我做梦也没想到,在这世界上,还有一个人,上了我考的大学”,河南姑娘王娜娜面对采访镜头,言语中带着哽咽。据报道,她去年在申请信用卡时偶然发现,自己的录取通知书为他人顶替。在各方质问和压力之下,顶替者承认并致歉。有关方面表示,该事件的后续调查目前仍在继续。

    当年,被冒名上大学的罗彩霞曾轰动全国,如今,河南省沈丘县33岁的王娜娜说也遭遇同样命运。王娜娜2003年高考后,因未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以为落榜便外出打工,之后结婚生子。2015年,她发现自己当年并非落榜,而是考上了周口职业技术学院,但被人顶替读了。顶替者毕业后当了老师。

    “冒名顶替”上大学这一事件,如果不是王娜娜一个偶然中的发现,那么这件事还会继续闷在“罐子”中。

    王娜娜拒绝和解,因为顶替者已经刺痛了她的心。当她通过QQ与顶替者取得联系时,对方竟然毫不掩饰自己的耻辱,反倒觉得很光荣。她说:“你这样折腾有啥用?”、“你就算当年上了那个学校,你也不一定当得上老师”、“折腾到联合国我们也不怕”。而且,对方竟然想用8万元私了。

    顶替者能从冒名顶替上大学到身份证件造假一路获得“绿灯”。这说明,“顶替者”的确拥有广泛的社会关系网。这说明,无论是从身份证造假,还是在大学招生录取的整个过程中,都有人为“顶替者”提供非法便利。尤其是,当王娜娜与顶替者联系之后,顶替者再次通过不正当手段更改身份证号码,这是严重的违法行为。然而,这一切变更过程却都是在公安派出所经过合法程序完成的。

    “冒名顶替”上大学这一事件涉及当地高招办、派出所、高校等部门单位,这中间只要任何一个部门履行正常的审核职责,顶替者就不可能冒名成功。

    如果说顶替者是冒名顶替事件的罪魁祸首,那以上部门就是助纣为虐者,他们结成权力关系之网,联手完成了冒名顶替上大学“杰作”。这起冒名顶替王娜娜上大学的恶性事件,与当年的罗彩霞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还记得“罗彩霞事件”留下的结果是,顶替者王佳俊离家出走,他的学籍、党籍、户籍被注销,工作被开除,他的父亲入狱。可以看出,最后为之付出代价的,是顶替者及其家长。而引起该事件的相关利益链条中那些模糊的东西却在调解中悄然隐身。

    如果王娜娜事件中,事实正如“顶替者”的父亲在录音中所说,花5000块从中介买的指标,他和自己的女儿,是否也要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是谁促成了这场“变身”闹剧?招录环节是否“无辜”?这种现象如今是否已能杜绝?

    新华网曾在“罗彩霞事件”火热期间发表过这样的话:高考的干净度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社会的良心,关乎社会各阶层公平流动的可能。时至今日,我们不想看到像王娜娜一样,被“偷去”合法身份的人们,在如何维权中无奈彷徨。也不想看到“顶替者”再成为唯一为这个“错误”付出代价的人。

    “顶替者”的背后是谁?谁为这场“闹剧”收场才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