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记者多一份慰藉
这几天看到《姚贝娜在病房,记者在病房外等死》这篇文章后,作为一名新闻学子,看到后心很无奈,也很悲哀,我不知道这位作者,您对这个行业的谴责是站在一个怎样的高度,或许每个人都有站在道德高地上谩骂记者的权利吧。
四年以前,因为喜欢,我选择了新闻学专业。那时候它就是一个梦想。当我真正成为一名这个行业的学子后,我们发现,这个所谓的“无冕之王”,只不过就是一层层表象而已。每一次带着良知的精炼报道,后面是这个岗位赋予你的摸爬滚打,是默默无闻的坚强执着,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循环往复,是你和你家人用生命为社会贡献的一份责任。我们开始听到好多故事,或许这些故事有些人一辈子也不会听到,我们开始知道好多真相,或许这些真相有些人一辈子都不会相信。我们开始学着见证爱心如潮水般的汹涌,开始想运用我们内心的正义披露社会中的某些丑恶面目。我们开始惊讶,我们开始愤青,我们开始不可思议,我们想去拯救。
可是我们突然习惯,我们选择沉默,我们选择一笑而过,不是胆怯,不是圆滑,而是习惯,而是无能为力,因为记者不是耶稣。只不过就是一个事件的忠实记录者和报道者,你没有任何权利对事件做出任何评价。“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的思想,你的情感,你的态度,如果一旦融入到你的文章中,导向作用的威力不言而喻,或许一篇文章会给千家万户带来福音,也将决定人的生命安危。
对公众的期望值而言,记者就是正义的化身使者,安慰受害者家属、回避政治敏感问题、文章都是歌功颂德或者表达民众疾苦、甚至放弃采访、能够在镜头前被感染,替天行道,这就是公众要求的有血有肉。最终毕业时,面对报社的聘函,我和我的很多同学,带着太多的无奈选择了放弃梦想绕道而行。因为社会和公众给予的压力,我们无法用能力去证明。或许大家永远体会不到一个基本工资只有800元,剩下的绩效全部靠捕捉新闻敏感话题、除去没有价值和不应该展现在公众面前的报道,记者应该承受怎样的社会压力呢?
我们知道,新闻的第一功能是向读者第一时间传递新鲜的事实。要在错综复杂、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分析综合判断,捕捉新闻,知微见着,直指内核,进行深度报道,将最真实、最贴切的一面完整记录传递给读者。要做旁观者,不做戏中人。求新、求快、求真、求准是记者的职业要求。面对生与死的考验,最近的现场,最诚的感动,风餐露宿,孤岛驻守,将微笑与热情、将坚强与勇敢写进历史。“三鹿乳业”“橘蛆事件”“娄底矿难”“地沟油”“小悦悦事件”,这一切一切的努力,一次又一次有良知的报道,都是推动时代进步的脚步。
有些职业,你必须在必要的时候摒弃感情,你必须在一片冰冷中寻回温暖。我相信很多记者还是用自己的生命打赌,是有自己的理念和正义的。如我们甘肃籍记者王克勤。还有前几天的一个新闻,如果没有新华社记者汤计九年的坚持,呼格吉勒冤案,或许早被遗忘很多年。
姚贝娜死亡,难道记者真的站在门外等死吗?他只不过将大家关心的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出来而已,为什么大家不关注那天发出的另一篇,姚贝娜战胜病魔的文章呢?凯文卡特和《饥饿的苏丹》,社会一直在谴责,道德一直在进行批评,最终卡特还是背负着各种压力选择离开了这个世界,可是大家是否想过,如果没有那一张照片,谁会去关心那里的一切,谁会知道饥荒对苏丹造成了一个多么大的灾难。而那些批评家,踩着卡特的尸体,继续道貌岸然,这就是所谓的“正义”。
赋予记者的社会责任,也赋予给了他们太多的压力,希望我们都能够理解这样一个职业,给他们多一些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