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儿请带走雾霾,环保部门已管不过来

17.10.2014  13:48

  “管不了”的重霾又来了,风何在?

    作者:邓海建

  10月17日起,华北中南部、黄淮北部等地将再迎雾、霾天气过程,局地有重度霾,个别时段空气污染严重。预计此次过程将持续至20日。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表示,由于此次冷空气间歇期较短,污染物浓度和影响程度都不及7-11日的过程。(10月16日中国天气网)

  眼下不少城市的天气,八个字概率:你若静好,便是重霾。有什么办法呢?长效机制、短效机制,都抵不上调侃的那三字——“等风来”。前几天,一场来势汹汹的雾霾,让京津冀再度遭遇“心肺之患”。彼时恰逢南美双雄在鸟巢打比赛,两国球员怨声载道,罗比尼奥痛斥,“嗓子难受,呼吸困难,像吸入了浓烟。”更有哗众取宠的媒体,将之称为“聚众吸毒”。这话算夸张吗?有实验说,半面罩防毒面具滤芯,在重霾天,室外呼吸10小时,由白变黑。

  道理大家都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还有句老话,叫做“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些年,为了治霾,顶层设计似乎也是殚精竭虑。譬如环保法修订案草案历经四审,于今年4月24日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15年1月1日施行。这意味着“重典治污时代”的真正到来。不过,此前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力争用十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那时候也曾乐观预判,“重典治污时代”已经到来。真来还是假来,公众有点懵。不过,重要的是眼下的重霾,果真束手无策了吗?

  这个问题还不太乐观:譬如,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媒体在人民大会堂广场上采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问其中国治理雾霾需要多长时间,他当时回答是“10年”;今年记者再次询问相同的问题,钟南山表示,“会比英国治理的快”。那么,英国治理雾霾花了多少年呢?有资料说是20年,有说是30年,总之,是比“10年”要翻番。又譬如,上一轮雾霾让民众非常闹心,于是环保部门成为口诛笔伐的焦点。对此,多地环保局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造成雾霾的污染源他们“管不了”。背后的逻辑,被东部沿海某省一位环保局长一语道破:只要市(县)主要领导“不点头”,像“三高”企业这样的污染源,环保局管不了、治不了、关不了。因为这些企业能缴纳高额税收,是地方政府的“命根子”。

  说起来“美好城市”,玩起命来还是“美好数字”。治霾分裂至此,是警醒,亦是讽刺。能印证这一事实的是:环保部10月9日派出6个督查组,奔赴北京、天津等8个城市,对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进行专项督察后发现,一些地区应急工作还存在形式大于内容,应急机制不协调、不顺畅,部分涉及民生的应急措施难以完全落实等问题。制度高调,执行低调;宣誓铿锵,落实短板。雾霾这只老虎,何尝不是被行政不作为吹大的呢?

  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足以说明诸多症结所在:江苏青奥会,从8月16日开幕到8月28日闭幕,南京的空气一直保持优良水准,各大监测点的色标显示一片“绿油油”。整个8月份,南京人比平时少吸了3764吨PM10和1750吨的PM2.5,下降比例达到44%和36%。顺带着,全省空气质量都有大幅提升。事实胜于雄辩:治霾这回事,可以速成、也能长效。眼下,重霾再度来袭,缺风、还是怕一阵风呢?(邓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