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高薪待遇没了 助老顾问变成了销售人员

14.06.2016  19:32

    原标题:说好的高薪待遇没了说好是助老顾问变了

    “江子养老”规定随时变,参加岗前培训的新员工不干了

  近日,曾经参加甘肃江子为民养老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子养老”)第五期岗前培训的13位新员工,将入职时的定金条、收据单、欠条以及《劳动合同》、《专项培训协议》等整理汇总后,突然觉得此事有些蹊跷:他们13人还未上岗,就先要向单位缴纳3万余元。另外,他们还向公司打了不同金额的欠条,总计欠公司53200元。今年5月,“江子养老”第五期培训正式开始,签订合同前,企业保证受训新员工会有高薪收入,并要求预交6800元服装费。可是入职后,工资待遇严重缩水;本应进行助老服务,最后却变成了销售人员。这些问题,随着培训的进行而不断发酵,最终剩余新员工集体罢课。6月12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核实。

   事件

  公司的承诺不算数13位受训新员工罢课

  4月中旬,“江子养老”进入省内一些高校进行宣讲,吸引了不少大四学生,小刘也是其中一位。从面试到复试都挺顺利,对于一个还没有毕业的大四学生,能找到月薪3000多元的工作,小刘觉得很幸运。复试结束后,公司要求缴纳300元的服装押金,才可以签订劳动合同。可当他再次去单位时,公司又说要交6500元的费用,才可以入职。“为什么入职前,要交这么高的费用?”小刘最终决定不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而要求公司退还他的300元服装押金时,却遭到拒绝。

  与小刘同期的石女士,被该公司的“高薪待遇”吸引,缴纳了6800元。4月,石女士在58同城上看到了公司的招聘启事,明确写着初级助老顾问的薪资是3800元+提成。5月,她参加培训。可是培训后才听说,他们的薪资待遇是1800元+提成。她与人事处长交流后,确定消息属实。薪资突然缩水,13位受训新员工由此罢课。

  “为什么要等我们签了合同之后,才告诉真正的薪资?”新员工们多次找到企业负责人,要求退还6800元,均被拒绝。据了解,“江子养老”所收的6800元中,包括300元体检费用,268元的培训费用,剩下的全部作为服装费。公司许诺3年后退还6800元,可是谁能坚持到3年后?

   走访

  交不上6800元费用新员工可以写欠条

  记者调查发现,“江子养老”还有一个奇怪的制度,就是无法缴纳6800元的新员工可以向公司打欠条,上岗后用工资偿还。今年5月参加培训新员工共有18位,坚持到后期的只有13位,其中两位缴纳了全额费用,其他人均向公司填写了金额不等的欠条。截至6月12日,13位新员工共缴纳35200元的费用,欠条金额53200元。

  据了解,因为企业人员流动性越来越快,“江子养老”通过智联招聘、58同城、高校宣讲会等途径不断增补员工,每月都要新进一批新员工。从2016年起,公司已举办五期培训班,每次在20人左右。5个月近100人次的培训,每人缴纳6800元,这笔岗前培训收入并不是一笔小数目。

   吐槽

  “说好的助老顾问,最后成了销售人员

  “最让我没法接受的是工作方式。”石女士原想找一份服务老人的工作,招聘时公司说助老顾问就是为老人服务,但培训期间公司并没有教授服务老人的技能,而是让他们去各小区填写问卷调查,销售“一卡通天下”。

  据了解,目前,“江子养老”创新提出居家养老、社区日间照料、养老院托养、候鸟式养老为一体的交互式养老模式,推出了“一卡通天下”的优惠卡,拿着这张卡,可享受11个种类75项服务。可是石女士忙乎了一天,一张卡都没卖出去……按照公司要求,只有完成200份入户问卷、20张售卡任务,才能有提成。

  公司所谓的助老顾问,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很多人到走的时候才明白,其实就是拉会员。

   答复

  我们是按章办事他们违约在先

  6月12日,记者来到城关区雁滩“江子养老”总公司。负责招聘的人事部许部长说,养老服务机构对于服务人才的需求比较高,其实岗前培训并没有收取学员的费用,12000元的培训费是公司承担的,他们交的只是服装费、体检费与培训材料费。他还出示了一张服装费采购详单,上面显示,作训服280元,职业装1300元,衬衣2件,每件256元,短袖3件,每件152元,T恤2件,每件98元,冬季棉大衣1280元,皮鞋360元,战地靴350元。“所有新员工都签订了《专项培训协议》,他们都是成年人,签订协议的时候就应该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们从一开始就说的很明白,是个别人在煽动闹事,导致培训终止。现在不是退不退钱的问题,是他们违约在先。

  那么,助老顾问薪资由原来的3800元/月+提成降到1800元+提成是怎么回事?许部长说,“基本工资是1800元,他们完成相应任务后,就可以拿到3800元以上的工资。”两种不同的写法,却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到底是入职人员理解有误,还是公司写的有问题?这笔6800元的费用到底能不能退?本报将继续关注。 (首席记者徐倩影)

( 编辑:王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