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药品不涨价呢?

08.06.2015  03:12

    从6月1日起,大部分药品取消了政府定价。那么药品定价权放开后,会不会导致药价普遍暴涨?犹记得上个月有关部门给出的说法是“不会”。但据《华商报》报道,西安市民岳某发现,自己每天吃的地高辛片从原来的1瓶6.7元暴涨到68元。而网络检索显示,在山西太原、山东枣庄等地,也出现了这类情况。

    说句实话,老百姓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是有切肤之痛的。10多年来,政府实施药品降价30多次,但却越降越高。旧药没了卖新药,新药号称是旧药的升级版,价格贵了好多倍,其实却就是旧药。这是为什么呢?大处方、高价药的问题,很大程度缘于过多的流通环节,以及“以药补医”的旧模式。政府部门的价格管制,有的时候不仅没有降低实际药价,反倒扭曲了供求关系,造成一些常用低价药的“脱市”。再比如个别中药、进口专利药物以稀为贵,单纯压价是压不下来的。

    当然,此次政府放开定价,出发点是好的——把方便交给市场、把实惠留给群众。但是药价交给市场决定,医疗事业的公益性又体现在哪里?这也是为何即便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对于药品市场仍然有着特殊的眷顾与监管。例如,药价由市场来定,其实并非让药企和药店直接以零售的方式面对独立的公众,而是通过医保或集中采购的方式形成买家的合力,换言之,只要是公众通过医保药店购药,无论是在哪家药店,都应当是医保价格。

    我们承认,市场的“无形之手”,可以在解决药品价格虚高上发挥决定性作用,但前提是要有公平、公开和公正的竞争环境,要有合理规范和有序的市场秩序,否则就可能走向反面。有专家在去年就指出,药价放开后留存的难题起码包括:一方面,医药以及与之相伴的医疗服务本身固有的诸多特性,譬如信息严重不对等、需求极度缺乏弹性、高度专业化与差异性引致局部自然垄断等等,决定了在此特殊领域,市场与政府相互关系本就非常难以协调和共处;另一方面,我国刚刚起步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远未完成市场统一与均衡,这主要体现在医保体系零碎分散、民营医院有近于无、专业保险机构等社会第三方力量发育迟缓,等等。总之,对于药价放开,既可以将之视为承继前期改革阶段性成果的顺势而为,更需要借此发现不足、改进不足,倒逼市场与政府齐头并进自我完善、相互完善。

    专家的话很专业,如果用老百姓好理解的话来说就是放开并不等于不管,而这种“”并不是下个文件出台个措施就能了事的,而是涉及医改的大问题,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否则,在医药不分家,以药养医的模式之下,在医疗,药品都变成产业的形势之中,对药品任何的价格改革势必造成两种结果:要么利润缩小,药品断货;要么药价攀升,伤及百姓。无论出发点如何之好,不改深层体制,一切修补都注定收效甚微。 小马飞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