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过去 言现在 话未来 习近平署名文章壮大世界朋友圈

02.04.2016  13:47

  当地时间3月28日,习近平在布拉格拉尼庄园同捷克总统泽曼举行会晤。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中国兰州网4月2日消息 当地时间3月30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结束对捷克的国事访问。回顾这次中捷建交67年来中国元首的首次访问,两国不仅就双方就中捷关系、中欧关系、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更决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青年网“习大大+”工作室发现,习主席在此次出访前夕,便通过文字向捷克传达中国真诚合作、携手共赢的讯号。3月26日,习近平在捷克《权利报》发表题为《奏响中捷关系的时代强音》的署名文章,回忆了中捷两国源远流长的深厚友谊,讲述了两国现今的深入合作交流,并对两国未来发展寄予厚望。

  实际上,在出访前在相关国家媒体上发表署名文章,已成为习近平主席外交访问的“标准配置”之一。在这些署名文章中,习近平既回忆过往,也谈及现在,更展望未来,不仅收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也成为中国在世界壮大朋友圈的一大“利器”。

   忆过去:历史凝聚共识诠释中外友谊源远流长

  “友谊”是习近平署名文章中的关键词。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崇尚“以和为贵”“和平交往”的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国家友好交往、休戚与共,形成的源远流长的珍贵友谊也成为了宝贵的财富。在署名文章中,习近平总是详尽地回忆中国与各国在历史长河中的深入交往,也用历史凝聚起友好合作、携手开拓未来的共识。

  2016年1月,在伊朗媒体发表题为《共创中伊关系美好明天》的署名文章时,习近平这样写道,“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西汉时期,中国使者张骞的副使就来到伊朗,受到隆重接待。7世纪后的中国唐宋时期,许多伊朗人前往中国求学行医经商,足迹遍及西安、广州等地。13世纪,伊朗著名诗人萨迪记录下到中国新疆喀什的难忘游历。15世纪,中国明代郑和7次率领庞大船队远洋航海,其中3次到达伊朗南部的霍尔木兹地区。”习近平用这样的历史事实表明,万里之距阻挡不了中伊两国相互走近、共筑友谊之桥。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经过艰难斗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也在同全世界正义力量一同捍卫世界和平中结下深厚友谊。2015年5月,习近平在俄罗斯媒体发表题为《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署名文章时表示,“中国、俄罗斯等50多个国家的人民联合在一起,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民联合在一起,结成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和反军国主义统一战线,浴血奋战,并肩战斗,终于打败了野蛮侵略者,赢得了世界和平。”而2015年11月,习近平在越南媒体发表题为《携手开创中越关系的美好明天》的署名文章时也说,“近代以来,中越两国人民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相互支持、患难与共,留下许多佳话。”

  中国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交往史,不仅是和平友好交往的历史,更是携手共度难关的历史,源远流长的中外深厚情谊也凝聚起广泛共识,为今后的合作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