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真不贵,只值十万
最近有首诗火了,只有13个字,却价值10万。这首诗题目叫《故乡》,共三句:故乡真小/小得只盛得下/两个字。这首诗获得了“湖北咸宁第二届世界华文诗歌大奖赛”一等奖,奖金10万元。“一字千金”这个成语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新闻说此事“引起争议”,想必争议的不是诗,而是钱。这年头,要没个“十万”搁标题里,估计没人会点开与诗歌有关的新闻。
《故乡》的作者叫施云,今年45岁,是云南省《曲靖日报》的一名记者。施云目前正是许多网友眼红的对象,他们觉得这诗不值十万,因为他们也能写。比如:
“十万元真少/少得只买得起/十三个字”
“雾霾真大/大得只看得见/两米”
“钱包真小/小得只盛得下/两位数”
可是,“我也能写”不是否定一首诗水平的理由。正如那句名言所说:“第一个用花比喻美女的人是天才,第二个用花比喻美女的人是庸才,第三个用花比喻美女的人是蠢才。”对于任何一个创造性的行业来讲,原创与模仿都有本质的区别。
幸亏古代诗人没生活在可以跟帖的时代,否则个个都会被喷成“装×犯”。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种场景。
骆宾王刚吟完“鹅鹅鹅”,父母发在微博上,附言“我儿七岁,是个天才”。马上有网友跟帖,甲说,“天才个屁,这种诗我分分钟写一箩筐,鸭鸭鸭,鸡鸡鸡……”乙说,“拔苗助长有意思吗,小孩子就该有个快乐的童年”。丙说,“听说骆宾王他爸是养鹅的,查查是不是代笔!”后边的故事可以写三百回演义。
就算是把唐诗的“半壁江山”李白搬出来,都抵不住“我也能写”这样的质疑。李白:“床前明月光”,网友:“屋里没有光”。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网友:“张三打车刚起步”。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网友:“渝道之难,难于下地狱”。李白,卒。
李白都这样了,更别提写诗追求“老妪能解”的白居易了。当然不是说施云的诗歌成就能赶上骆宾王、李白、白居易,只是觉得这种每人插一嘴的“网络争议”实在构不成对诗歌乃至诗人的批评。在这个诗歌边缘化、诗人等同于疯子的时代,舆论着实太不友好。
归根结底,网络的核心特性是去权威化、去中心化、去严肃化,倾向于解构一切,诗歌最难抵受这种攻击。
回到《故乡》这首诗,至少在我看来是不错的。“两个字”到底什么意思?可以说它指的就是“故乡”这两个字,诗人玩了一个文字游戏,让你意识到故乡到底有多小。也可以说这是一个有待所有读者回答的填空题,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用来形容故乡的两字词语,可以是“妈妈”、“姑娘”、“童年”、“麦田”,随你所愿。
至于这首《故乡》有没有好到值十万,那是评委的事。诗不是白菜,没有价目表。我只知道十万不贵。(文/西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