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周梦蝶生前曾在台北街头摆书摊 一生清贫

04.06.2014  12:10

  诗人周梦蝶再也不能在台北武昌街明星咖啡馆楼下摆书摊了。

  中国兰州网6月4日消息 一卷《二十二行》诗手稿、一尊佛像,诗人周梦蝶的告别式布置如诗人一生的低调朴素。龙应台吊唁时说,因为诗,让他孤独、单薄的身影有了态度,“周的离去,是用自己的生命和方式写下最后一行诗”。

  这个“孤绝,黯淡,丰盈的云水僧”,一生清贫。他去世时,享年94岁。他一路活过若干黑发人,丧父丧母丧妻丧子。为生计,他看管过茶馆,当过守墓人,在台北街头摆书摊二十余年,贩售诗集等不大流行的书,直至晚年罹患胃疾,割除3/4个胃。

  朋友说他生活方式太差。他总是独自一人,头上一顶帽,手中一把伞,居无定所。同一条毛巾,擦桌又抹脸还顺带擦皮鞋。

  周梦蝶并不觉得这样的生活清苦。相反,他倒觉得,写诗太痛苦。“假如要想获得人世的幸福,不要写诗。”他说。

  可一写诗,他便要呕心沥血。周梦蝶作诗字字推敲,一首短诗可以苦吟半年。书写最久的诗《好雪!片片不落别处》,酝酿期长达40年。

  “他写诗像炼石补天,补心中的遗憾。”诗人余光中曾评价说,他形容周梦蝶是“大伤心人”。

  从1962年起,周梦蝶开始礼佛习禅,每日一袭布袍静坐街头,不动声色如入定老僧,成为台湾一道文艺“风景”。与他作伴的是400多本书,一天卖得二三十元台币,他便满足。他自诩为孤独国国主,“自种自熬还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