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前所未有的试验 ——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一周年记略
11 月24 日,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已经进行了一年。这是甘肃科技行业的一次前所未有的“试验”,悄然而又深刻地推动着我省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理念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变化。
水到渠成 “试验”启动
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启动建设,可谓天时地利人和。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强调要着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同年8 月,李克强总理在甘肃考察时指出,在西部地区建设一些科技创新重点基地和试验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更是为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启动建设下了一场“及时雨”。不经意间,甘肃从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后院”变成了“一带一路”战略的前沿,建设兰白试验区不仅是甘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肩负着全国欠发达地区通过科技创新促进发展的探索示范任务,更肩负着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发动机、加油站、中继站”重任。
为此,科技部破例为兰白试验区单独制定相关政策,希望兰白试验区作为样板先行先试,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依靠城市圈科技创新推动发展提供范例。更希望通过这次试验,探索中国如何通过城市圈科技创新,强化经济发展动力、缩小城乡和区域差别、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确保资源环境永续利用。
从我省本身来说,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发展的过渡时期,急需建设一个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尝试通
过创新驱动,集成优势力量,以某些环节和领域的突破带动全局发展。而兰州白银地区正是这样一个最有可能率先突破的点。
从地理位置来看,兰州、白银是黄河上游经济中心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城市。兰州位于亚欧大陆桥中段,是国家向西开放的综合性交通枢纽、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和丝路文化交流展示基地。
从经济发展来看,兰白地区2014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11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039 亿元,分别占全省的35.3%和26.3%。
从产业集群来看,兰白地区拥有2 个国家高新区、1 个国家经济区和3 个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军民结合)示范基地、智慧城市试点、生物产业基地、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形成了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轻纺食品、建材陶瓷、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和企业集团。石化装备、新能源装备、军工装备、生物制品、重离子辐射应用极具产业竞争力。兰州新区、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有企业4674 户,其中工业企业1793 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5 户,分布在25 个子园区内。
从科技资源来看,兰白地区拥有全省90%的科研机构、42%的大中型工业企业、75%的高校以及77%的科技人才。有两院院士15 位,研发人员占全省的57.3%,高级职称人员占全省的79.2%。涌现出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甲型H1N1 流感有效防控及集成创新等一批自主创新成果。近年来,还研制出世界首座超导变电站、首台宇航员地面训练模拟试验舱、首个航天电离子推进系统等创新产品。
2014 年11 月24 日,以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获科技部批复为标志,省政府和科技部共同开始建设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这是甘肃科技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试验”,依托兰州新区、兰州高新区、兰州经济区、白银高新区,联合上海张江国家自主示范区等高科技园区,实施“三大计划”“五大工程”,力争到2020 年兰白试验区新增地区生产总值800 亿元,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9%,使兰白两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以上、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辐射带动酒嘉新能源、金武新材料、天水装备制造、陇东能源化工4 个产业创新集群,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将建设经验和模式辐射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或地区。
而从国家层面来说,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要打造成为向西开放、黄河上游城市群、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产业引擎和创新创业中心,协同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战略的内陆示范区和创新共同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兰白试验区以兰州新区、兰州高新区、兰州经济区、白银高新区为范围,规划面积2448.65 平方公里,占兰州白银两市总面积的7.14% ,占全省可开发土地面积的5.23%。兰白试验区为“一核四区多园”的空间格局,其中“一核”指核心创新区,位于兰州新区南部,面积5.7 平方公里,计划打造成为中国西部领先的科技创新中心、企业孵化中心和创业服务中心。“四区”即兰州新区、兰州高新区、兰州经济区、白银高新区4 个区块,“ 多园”即隶属4 区的多个分园、飞地、专业园、集中区。
“三大计划”是兰白试验区发展核心,是对2015 年至2020 年试验区发展的“ 宏观”谋划。
其中的传统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创新支撑计划,包括化工、冶金有色、装备制造、建筑材料、轻工5 个产业,未来5 年试验区传统特色产业产值累计达到8700 亿元。
其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速发展创新支撑计划,包括生物、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信息技术、新能源、现代服务业7 个产业,未来5 年试验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累计达到6300 亿元。
其中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包括构建高效的科研体系、健全应用基础研究平台、完善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强化高校院所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4 个主要方面。
“五大工程”是兰白试验区2015 年至2020 年的具体抓手和发展平台。
通过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要培育200家创新型企业,发展250 家高新技术企业,建设500 个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联盟和创新团队,发展石油化工千亿元产值产业集群,建立化学材料、石油机械装备、晶体材料、建筑装备、食品加工、精细化工、有色冶金7 个百亿元产值产业集群,创制国家技术标准50 件,参与国际技术标准修订10件,增加100 个国家级新产品。
通过创新人才聚集工程,引进和培养领军型人才与团队。重点引进一批从事国际前沿科学技术研究、带动新兴学科发展的杰出科学家和研究团队,选拔、培养一批熟悉国际市场、具有广泛国际联系的产业领军人才。允许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按国家规定办理辞职或提前退休自主创业,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企业家队伍。集聚一批创业投资、科技中介等创业服务团队。建设一批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或孵化基地,开辟大学生创业专用场地。培养企业高技能人才1万名。
通过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建立科技投融资平台、国际技术转移平台、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设中国-中西亚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示范基地,建设兰州科技大市场、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丝绸之路股权交易中心。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专利权质押融资贷款规模达到10 亿元,设立兰白试验区知识产权法院。
通过创新生态优化工程,制定推进试验区建设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形成完备的科技创新法律体系;把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融合起来,实现有效互动;建立健全创业孵化机制和服务体系,建设一批企业主导型、天使+孵化型、开放空间型、媒体平台型、新型地产型和产业驱动型的新型孵化器,加快建设专门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的“众创空间”。
通过兰白一体化和产城一体化工程,加快构建综合交通网络,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行地区互认的高层次人才户籍自由流动制度;推进兰白两市交通、通信、居住、户籍、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可复制性城乡一体化”模式;推动物流基地、专业市场、教育机构、医疗资源等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共建共享,构建物流区域供应链和统一大市场管理模式。
勇于创新 大胆改革
在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的建设中,我省和科技部合作,编制规划,完善体系,筹集资金,建设创新平台,引来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多方助力,并大胆进行了10 方面的创新改革。
编制规划的工作于2014 年11 月启动。省科技厅会同科技部国家战略研究院、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前后易稿12 次,仅较大规模的讨论会就举行了21 次,制定出了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发展规划。
按照规划,由甘肃省政府作为责任主体、科技部作为指导主体、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管委会作为协作主体建设兰白试验区。建设进程分为3 个阶段,2015 年进行基础培育,2016 年、2017 年进行资源聚集,2018 年至2020 年突破发展。
为了完善工作体系,我省成立了兰白试验区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和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兰州市、科技部创新发展司、上海市张江高新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白银市主要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同时,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甘肃省创新办公室,承接和完成具体工作任务。
为了筹集发展资金,省委省政府决定设立总额为20 亿元的兰白试验区技术创新驱动基金,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吸引金融资金、创投资金、社会资金进入兰白试验区。该基金下设4 亿元的科技贷款增信子基金、7 亿元的科技投资子基金、6 亿元的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子基金、3 亿元的科技孵化器专项子基金。目前,基金管理公司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为了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兰白试验区内相继设立了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分中心、北京大学技术转移甘肃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转移甘肃中心。与此同时,中国-马来西亚清真食品国家联合实验室和中国清真食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落地兰白试验区内,中巴生态农业和生物质能技术研发联合实验室等项目加速实施。
值得一提的是,兰白试验区与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了深度合作,成立了张江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技术转移中心,双方互派人员挂职。省科技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与上海东方汇富联合组建基金管理公司,白银孵化器内企业与上海皓元化学科技有限公司等6 家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上海张江高新区管委会和甘肃省创新办公室就共建张江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产业园(基地)达成了初步框架构想,共建张江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生物医药(新能源)产业园的进程也正在推进中。
还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试验”开始进行10 项创新改革,以打通制度壁垒,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改革市场与政府作用机制,凡是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创新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方式,建立去行政化研发和服务机构。改革人才激励机制,科研人员可以兼职兼薪、离岗创业、联合聘用。创新开放合作模式,建设“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创新共同体。改革科技体制机制,发展民营科研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改革评估评价制度,由政府评估评价为主转向社会评估评价为主。改革财税制度,引入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不同种类的功能型基金群。创新科技服务机构模式,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和整合科技服务机构。创新企业发展机制,在省属国有股减持和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支持自主创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尝试创新城镇化制度,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居住证制度。
快马加鞭,前程似锦,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的建设正在走向新的未来。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