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诊疗模式治疗胸膜炎及支气管哮喘

26.11.2014  12:37

  患者王某,女性,31岁,主因“咳嗽、进行性胸闷、气短伴纳差1月”收住入院。既往有“精神分裂症”病史11年,长期于天水市三院就医,近2年生活不能自理,病情呈进行性加重。

        1月前患者与家属发生争执后出现离家出走在外留宿,受凉后出现咳嗽、胸闷、气短,在社区诊所考虑为“急性支气管炎”,予以抗感染、解痉平喘等治疗,症状无缓解,以胸腔积液(右包裹性)、心因性咳嗽收住入院。胸片:咳嗽变异性哮喘。

                                                                              “333”诊疗模式                         

中医治疗:诊断:郁证--肝郁气滞证。治疗:柴胡疏肝散合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 

心理治疗:诊断:1.心因性哮喘    2.抑郁症治疗:予以心理疏导。经心理卫生科协助调理后,患者可配合检查及治疗。

西医治疗:行内科胸腔镜下处理包裹性胸腔积液,3天后复查胸片肺复张良好,胸水引流完全,超声探查无胸腔积液,拔除引流管,中药辅助调理后进食及精神状况明显好转,可下床活动,可进行简单交流,病情稳定,住院11天,出院调理。

总        结:  内科疾病存在复杂性,对存在精神心理相关性疾病时,因患者不能配合或交流困难时获取病史资料往往走很多弯路或误区,在诊断时多学科会诊,治疗上三结合,优势互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为患者解除病痛。(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