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能效信贷”不是房企融资暗道
年前,银监会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能效信贷指引》(简称《指引》),意图引导银行业加大绿色信贷支持力度。此举有利降低单位经济产出能耗成本、彻底摆脱粗放经济增长方式,为银行信贷步入良性循环指明了方向,也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必然选择和应遵循的经济规律。
这次《指引》明确工业节能、交通运输节能和建筑节能三大重点服务领域。这未免让人产生些许担忧,能效信贷是否会再次成为房地产企业获得资金的暗道?从目前经济现实看,这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潜在可能性较大。
一方面,工业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且受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影响,工业产能过剩已由局部转为全局,由短期变为长期。我国在较长时间内仍将持续去产能化,这既影响政府节能减排信心,也会影响银行能效信贷选择。另一方面,交通节能减排重点在提升油品质量和减少排量,这两方面多由耗资巨大的国有垄断企业所为,不是各级地方政府所能决定得了的。而《指引》发布的内容与此前政府出台减少汽车排放、新能源汽车等政策内容基本一致,尽管可为节能减排发挥作用,但这是耗资大、见效慢、收益低的投资,不仅短期内难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交通运输业高排放、高污染现状,也会影响银行能效信贷积极性。
显而易见,建筑节能领域成为银行和各级政府看好的投资高地,因为我国建筑领域涉及的上下游产业庞大,且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加速,各地棚户区改造项目升温,为建筑节能项目提供了巨大市场前景。但据业界专家披露,建筑节能材料并不受开发商青睐,因为增加房企成本,且使用节能材料需更高技术标准,这些都是建筑节能企业不愿干的。为此,能效信贷推出,让各级政府和银行眼前一亮,尤其让房企感觉像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笔者这么说,是因为有前车之鉴的,如去年央行两次定向降准意在为“三农”和小微企业释放流动性,但释放的流动性有不少通过各种途径流向了大企业和房地产企业,严重扭曲了定向降准功效。而再次担忧资金通过能效信贷流入房企,一是因为我国房企已进入“寒冬”,市场持续疲软,商品房库存量大,销售价格下跌,资金回笼慢,大部分房企资金流紧张。二是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没有最终摆脱对土地财政依赖,且巨额政府债务压头,各级政府与房企利益休戚相关,政府不甘心于房地产形势继续下滑威胁到财政安全,有可能与房企“合谋造假”,“变戏法”地推出各种节能环保建筑项目,从而套取能效信贷资金用于扩大房地产投资规模。最近亦有媒体披露,地方政府不断使出浑身解数,出台各种“救市”政策,政府救市全国蔓延;中央层面也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政策“方便”。日前住建部长陈政高提出收购商品房用于保障性住房指导意见,为三四线城市商品房库存减压。为此,各级政府与房企在扭转房地产业持续下滑上能形成“共识”,政府会放松对能效信贷监管,甚至纵容银行为一些假借节能建筑材料之名行开发房产规模之实的房企发放贷款,从而使能效信贷失去应有的产业调控意义,最终使能效信贷沦落为推动产能过剩和加速房地产业继续泡沫化的“帮凶”。
对此,银行和监管当局应切实执行能效信贷政策,防范能效信贷成资金流入房地产业的漏斗。监管层应尽快完善相关条例,健全监察机制,保证能效信贷专款专用。同时,各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协作,对违规作弊加大惩处力度,对挪用、截留、挤占能效信贷资源行为涉及的政府领导和银行高管,严厉追究行政的、经济的责任,确保能效信贷发挥优化产业结构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