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以强有力执法破解“沙漠排污”困局
甘肃省武威市一企业因向腾格里沙漠腹地违法排污,其董事长已被立案调查,两名直接责任人已被拘留,当地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已被停职并接受审查。这一处理,体现出相关部门依法治理环境违法的鲜明态度,对打击违法排污、破解执法困局将产生积极影响。
沙漠生态环境本就较为脆弱,“沙漠排污”的后果和影响非常恶劣。去年9月,媒体报道腾格里沙漠成为内蒙古某些企业的“排污池”,一时舆论沸腾,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同志批示要求妥善处理。那边尚未治理完毕,这边武威的企业竟然“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同步配套建成”,就违法向腾格里沙漠排放污水8万多吨,污染面积达266亩。如此逆潮流而动,冒天下之大不韪地加重“沙漠排污”,哪里还将环境保护放在眼里。
“沙漠排污”其实是当前中国违法排污现状的一个缩影。这些年来,山东潍坊“打井排污”风波、河北沧县“红豆局长”事件、云南昆明小江变“牛奶河”……各地不时被曝光的此类事件撩拨着公众的敏感神经,加重着人们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忧虑。加大环保执法力度,遏制企业违法排污欲念,保护业已脆弱的生态环境,成为公众的普遍呼声。
排污屡打不绝,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污染者的处罚力度偏之于松、偏之于软。试想当违法行为不能得到及时叫停,甚至环境违法不能受到严厉惩处,违法成本远小于违法所得,就会对企业形成纵容,使其把违法排污当成主动选择,而让那些严格依法守法的企业感到不公平,继而恶化守法生态。遏制环境违法多发,走出边执法边违法困局,亟需加大违法打击力度。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刚刚履新的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说:“我们要让企业懂得守法不是高要求,是底线,要把过去环保执法‘过松、过软’的状况彻底改变过来,敢于碰硬,形成高压态势。”这无疑是抓住了环保执法的要害,道出了环保执法的着力方向。
去年4月修订的新环保法被不少人称为我国“史上最严”的环保法,公众对其寄予厚望。良法不足以自行。只有对企业加强监管,把环保法的规定落到实处,对那些胆敢以身试法者露出“牙齿”,使其感觉到切肤之痛,才能让心怀侥幸者早日回到守法的正确轨道上来,发挥出环保法对环境保护的真正作用。(作者 李代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