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乌烟瘴气少了 网络空间更清朗了

05.10.2014  13:39

  曾几何时,一度提起网络,让多少人谈“网”色变。最典型的例子:在网上发个帖,给某人“泼脏水”,即便事后证实莫须有,但是经过互联网的迅速传播,影响出去了,即便有的及时发了声明,但惹来的“那身骚”永远洗不掉。由于管理失控,发帖者肆无忌惮,受伤者只能吃个“闷亏”。

  再比如,有的不法分子利用一些领导干部怕被人曝光作风问题的“软肋”,从网上找到一些领导干部的照片,经过ps技术,将某些领导的图像“嫁接”到一些艳照上,进行敲诈。由于一些领导自身不过硬,有的即便自身清白,明明知道是敲诈,但也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再次选择吃“闷亏”,让敲诈者屡屡得手。

  不只如此,秦火火、郭美美……更是把网络搅得天翻地覆、乌烟瘴气、真假难辨。一个字——乱!

  有多少人深感忧虑,禁不住感叹——中国的互联网怎么了?事实上,互联网带来的舆论生态的新变化、传播方式的新变革,以及由此滋生的各种风险、挑战和问题,中央高层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点都没放松。尤其是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前后,一系列实招、妙招、狠招的打出,那种乌烟瘴气的局面被遏制住了。网络空间向有秩序、清朗的方向大步迈进。

  众所周知,随着互联网新技术新业务的快速发展,网上信息源头和传播渠道的急剧增多,互联网已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汇聚的平台。世界范围内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又进一步放大了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网上舆论生态更为复杂,互联网甚至可以说已成为各方争夺话语权的“主战场”,以及人们现代生活中一个“最大变量”。在人人都是“发言人”、个个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高度发达时代,一个普通网络舆论事件,通过裂变式传播、国内外舆论的炒作,都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刮起“舆论风暴”,由小到大,由大到“炸”。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表示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这给网上舆论工作提出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其实仔细观察,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多个重要文件中谈到网上舆论工作。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两个部分谈到当前互联网的管理,一是“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健全基础管理、内容管理、行业管理以及网络违法犯罪防范和打击等工作联动机制,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二是“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确保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在决定的说明中,更是用了350多字的篇幅来阐明如何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以及网络和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面临的挑战。

  新形势下,如何利用好互联网这把“双刃剑”,让它成为治国辅政、凝聚共识的助手,而不是污染思想、搅乱社会的推手?这不只是创新社会管理和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需要,也不只是顺应我国媒体格局、舆论格局发展变化的战略抉择,而是一个关乎国家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重大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