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霸”就业遇挫谁之过?

12.05.2015  04:03

    据报道,一名准毕业生,大学四年狂揽65个证书,连续两年综合成绩全专业年级第一,创办过志愿者服务队,当过大企业董事长助理,开过传媒工作室,可如今凭借着这么多的优势却找不到一份称心工作。要毕业了,他又面临另一份考卷:是能力重要还是学历重要?

    现行的社会评价体系,在某些方面过度依赖于形式上的东西。有时候,一张“”、一本“”比实际能力更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实际上,有没有文凭、有什么文凭以及有没有证书、有什么证书,并非衡量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不少有文凭有证书的人都难逃“高分低能”的桎梏,而很多无文凭无证书的“双无人员”却成为不可或缺的人才。

    “证霸”就业受挫,其实并不值得大惊小怪。证书的多少不一定等同于一个人能力的大小,现在很多大学生应聘时都会出示一摞一摞千奇百怪的证书,用人单位也早就习以为常了。这无疑是一种进步,对大学里存在的盲目的“考证热”而言是一剂清醒剂,提醒大学生们要更加脚踏实地,不要为了考证而考证,更不要认为有一堆证书装点门面就能“前途无忧”了。

    “证霸”求职受挫告诉我们,应该理性对待证书考试,冷静面对荣誉奖励。考取一些证书之前,应对自己有个明确的就业定位和清晰的规划,以免浑身都是刀没有一把是锋利的。实际工作能力,不是仅靠理论考试就能考出来的。

    一纸文凭走天下的时代已渐行渐远。荣誉证书及执业资格证书已不再是“香饽饽”。哪怕拥有多个国家的执业资格证书,也只表明求职者有了准入的理论条件。如今的用人单位,要看证书更要看能力。真正的能力,都是实践中一点一滴摸索出来的。大学毕业生择业时若不调整好心态,过于美好的就业期望自然会被残酷的现实击碎。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