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发函停园 无证违规的启睿幼儿园仍正常开园

17.06.2016  23:21

    “无证幼儿园殴打体罚幼儿成常态”追踪

    教育局发函停园 街道称自己无权 无证违规的启睿幼儿园仍正常开园

    6月14日,本报《无证招生办园近十年 殴打体罚幼儿成常态》一经刊出,立即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6月16日城关区教育局联系本报称,已经向团结新村街道办发去建议停园的告知函。但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城关区要求托护点属地化管理,但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托护点审批也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

    区教育局:已致函街道建议停园

    城关区教育局学前教育办公室刘主任向记者表示,他们接到家长的投诉后,第一时间赶到该幼儿园检查,通过查看6月3日至今的监控视频发现,该幼儿园没有体罚学生的现象。

    据刘主任介绍,自对辖区民办幼儿园实行属地化管理以来,民办幼儿园的审批手续属辖区街道办管辖,实行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教育局只负责备案。就“启睿”幼儿园,已经在2014年向辖区团结新村街道办提交了审批手续,按照相关规定,如果民办幼儿园各项指标达标,审批手续期限不超过30天。“启睿”幼儿园至今没有审批通过,跟他们无关。目前,教育局只能按照相关规定,给团结新村街道办发告知书,秉承“先审批,后招生”的原则,让该幼儿园暂停整顿或者等待手续齐全后才能正常办园。

    到底谁来监管托护点?

    记者随后前往团结新村街道办采访,该办城管办一位陈姓负责人表示,街道办确实接到了城关区教育局的告知函,但他们没权力对社会化托护点下发停园通知。按照城关区相关政策托护点的审批确实放在了街道,但是街道并没有审批的能力。但托护点如何审批?审批标准如何把握?街道并不清楚,也没有见到统一规范标准,无法对这些托护点开展妥善的审批工作。

    该负责人认为,社会化的托护点,街道在监管时存在一定难度,应该明确哪一部分出现问题应该由谁监管,街道可以牵头协调,但无法一把抓。就记者“启睿幼儿园为何两年多未能审批手续”的提问,该负责人称,书记和分管的领导不在,具体他也不清楚。

    怕担责 审批成了烫手山芋

    6月16日,记者再次前往启睿幼儿园,发现该园还在正常开园。

    就此事,一位不愿具名的民办幼儿园园长认为,城关区尝试将托护点审批权下放到街道,是一种进步,但街道有没有专业人员来完成审批还得打个问号。“现在幼儿学前教育是个敏感地带,即使将审批权交给街道,街道也害怕审批后托护点出现问题担责,而迟迟不审批的情况。”该园长认为,托护点监管审批的问题上,基层政府应加强管理,教育主管部门更是责无旁贷,理应发挥指导作用。托护点虽属地化管理,但在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总是遭遇“踢皮球”,如果不做好托护点、民办园的审批监管工作,鱼龙混杂,最终会给老百姓带来巨大危害。

( 编辑:王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