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环风情线观光公交专线

06.02.2015  12:20

    原标题:设环风情线观光公交专线 政协委员热议文化和旅游发展

    

    美丽的黄河风情线 首席记者马军摄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如果说各项经济指标体现的是城市的“硬实力”,那么,文化和旅游体现的则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因为它们可以展现出城市的内涵、品位和风情。在政协委员们提交的《关于将黄河兰州段大峡谷打造成兰州旅游龙头景区的提案》、《关于建设兰州游客集散中心的提案》、《关于打造具有兰州特色旅游产业的提案》、《关于设立环南北黄河风情线观光公交专线的提案》、《关于提升兰州牛肉面文化品位的提案》等提案中,大家认为,充分挖掘文化旅游的内涵,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对于拉动兰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将黄河兰州段大峡谷打造成兰州旅游龙头景区

    在《关于将黄河兰州段大峡谷打造成兰州旅游龙头景区的提案》中,政协委员张巨印建议,开发打造兰州黄河岸边旅游品牌,同时着重打造“天下黄河第一奇峡”,使之成为我市的龙头景区。

    在提案形成的前期,张巨印经过多次实地调研与分析后发现,全长5400多公里的黄河上,每一段都有独特的特色和亮点,但真正能把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有机结合起来的景点却不多,而黄河兰州段具有打造天下黄河第一旅游品牌的优势。张巨印认为,我市可与沿途的丝路古镇、非遗文化、丝路文化有机融合,通过百里黄河风情线,辐射和带动周边景区,形成以线串点、以线带面、以线聚区发展的综合型大景区,应注重把握“城河一体、河峡一体、河镇一体”的结合。

    “在皋兰县什川镇,每秒钟都有万顷黄河波涛从河口处涌入,翻卷奔腾穿过31.5公里,到水川西峡口冲泄而出。当地居民说:‘每个暗礁、每个景点都有一个故事,我们就是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如此奇观却还属于未开发的原始状态,打造该峡谷将为兰州旅游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大手笔打造,强力推荐,可以成为世界著名景区。”张巨印建议。

     建设兰州游客集散中心

    如今,“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兰州西客站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兰州西客站是西北最大的客运枢纽站,高峰小时旅客发送量13700人次,近期年旅客发送量为3300万人次、远期为4500万人次。

    政协委员叶启智认为,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全力配合,组织专家论证尽快选址,在交通便利、住宿餐饮配套齐全的主城区先建设一个市一级的游客集散中心,随着兰州大景区建设的推进,再建两到三个副中心,让“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有一个明确的集散地,这对发展旅游产业具有重大的作用和影响,也符合兰州现代化城市综合发展的需求。

     打造具有兰州特色旅游产业

    “我市的五泉山、白塔山这些旅游景区,多少年来除了不断扩大的茶摊,对其具有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的发掘和利用却比较少。”市九三学社政协委员们认为,兰州市范围内可供旅游的景点粗略统计大大小小超过300个,但这些景点却因种种原因制约其发展。因此,市九三学社建议,要发掘兰州市旅游资源潜力,打造兰州特色旅游。要高标准规划景区;高标准包装宣传、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旅游业开发模式;强化生态保护意识,维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开通南北黄河风情线观光公交专线

    黄河风情线是我市城市形象的一张名片,然而目前途经北滨河路桥头的公交线路主要是20路、131路、35路和53路,途径南滨河路的公交线路有16路、20路、22路、26路、82路、114路、135路、140路、149路。虽然公交线路较多,但没有一条专门的旅游专线。政协委员王勃因此建议,根据黄河风情线的整体设景布局,设计建设与风情线风景相得益彰的公共交通候车设施,长久开通环南北黄河风情线的公交专线车,并且在夏秋适当延长开通时间,方便市民休闲,也便于外来游客观光赏景,了解兰州。

     提升兰州牛肉面的文化品位

    兰州牛肉面有上百年的历史了,传遍世界,这一碗面的文化价值越来越高。然而,卫生条件差,偷工减料现象普遍,大多数从业人员没有上岗培训证书等因素,却制约着这个产业品位的提升。因此,政协委员李敏智建议,修订管理制度,做好法律规范;岗前培训要做,执行标准要严;门前卫生达标,杜绝门口设点等,同时接受媒体和市民监督、代表和委员监督齐上阵,做到大家关心兰州牛肉面,大家培育这个传统产业,大家提升兰州市的形象,大家为丝路文化和黄河文化作贡献。(记者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