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光明论】特色小镇如何带动供给侧改革

29.02.2016  18:29

  中国兰州网2月29日消息 这里既有如诗如画的美景,又有流光溢彩的街道;既有烟雨江南古色古香的文化氛围,又有现代都市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这就是浙江的特色小镇。

  江南水乡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浙江省提出建设特色小镇理念后,一大批传统小镇和产业园焕发出新活力,在扩大有效供给、促进创新创业、加快产业转型方面取得瞩目成就,为浙江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扩大有效供给

  产能过剩,有效供给不足是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困境之一。而浙江省作为经济改革的前沿阵地,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多年来的发展,浙江省的经济遇到很多问题。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教授池仁勇向记者表示,这些年来,浙江经济的发展是靠扶持草根创业和中小企业逐渐走在了全国前列的,但近年来出现产业同质化、产能过剩、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

  义乌小商品城图片来源于网络

  义乌的衰退就是一个例子。改革开放初期,义乌制定了“兴商建县”的政策,大力发展露天批发市场,义务人靠着廉价、低利润的小商品走在全国人均收入水平的前列,义乌也一度有着“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的称号。

  但近些年来,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开始衰落,大量商户倒闭,财政收入下降。其根源在于低端、廉价的贸易模式。一方面,随着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的上升,“薄利多销”不能再产生丰厚的利润;另一方面,国内消费需求逐渐趋于高质量的产品,低端商品出现大量过剩。

  “义乌模式”的衰退使人们意识到经济增长中的问题,而特色小镇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思路。结合浙江省生态和人文特点、区域块状经济的特色和城乡协调发展的优势,特色小镇能够带动缺乏活力的中小城市,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创新的新环境和新氛围。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小镇、企业要提供有效供给产品,政府也是如此。浙江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卓勇良认为,“浙江特色小镇建设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提供有效供给“产品”就是高质量的政策和制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