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买卖为何越曝光越红火

14.10.2014  10:48

  中国兰州网10月14日消息 李华(化名)是西部某高校一位青年教师,业余时间他的另一个身份是论文中介代理。“现在买卖论文比起5年前,无论操作程序还是提供的服务,都进入到更高级阶段。”李华说,在论文买卖QQ群里,已经通过编辑部审核的论文就像放在超市里的商品一样任人挑选,这种论文一般售价在2万~5万元之间。

  论文买卖问题已经被曝光多年,多年前,就有研究报告指出,我国的论文买卖交易已达10亿元规模。论文买卖交易,陷入越曝光,越红火的怪圈,曝光反而给一些急于要论文过评审的人,“指明”一条道路。这可谓我国学术界的一大怪现象。

  何以至此?在参与论文买卖交易的人看来,相对于论文造假、抄袭来说,买卖论文是眼下既稳妥又“富有道德”的交易。一方面,出售论文者,大多是“原创”、达到论文发表要求的,购买者没有抄袭、造假的风险(除非出售者抄袭、造假,或者一文多售);另一方面,购买论文者,花了大把银子,相当于把论文的版权购买下来,与出售论文者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与一些领导利用自己的职权,泰然享受下属帮自己写论文,在论文中署名第一作者相比,出钱购论文者,甚至觉得自己“高尚”得多,进而在购买论文时,没有太多道德方面的顾虑。

  对于论文买卖交易,大多人认为这与职称评、考核审重视论文有关,而由于近年来评职称这事儿,一直未变,都强调参评者的论文,因此买卖论文的市场需求十分旺盛。

  但进一步分析,则发现,职称评审不是看重论文,而是重视论文是否发表、发表期刊的档次。——这是不同的两回事。

  如果重视论文,应该看论文本身是否有价值,会在答辩时,向作者提有关论文创新的问题,可是,目前的职称评审,有多少评审,会认真阅读每一篇论文?会就论文的内容对作者提问?如果认真阅读论文,以论文本身的价值判断作者的学术能力,论文发不发表根本不重要,如果有答辩,询问作者有关论文创作的问题,那些请人撰写、购买论文者,很可能就露馅儿了。

  但在现实的评审中,大多只看论文是否发表,以及发表的期刊。有的评审委员会,只要提交论文发表的期刊封面、目录复印件。对于高级职称的评审,评审委员会会有答辩,会对论文进行外审,可是,评审专家还是以是否发表、发表在哪种期刊作为基本标准,即,用期刊发表代表了学术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