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梦背后的逻辑
作为党校人,我们是中国梦的阐释者和实践者。我们最大的职责,就是让中国梦背后的中国逻辑,以更易接受的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
“首先向大家讲清楚一个问题,医院改制转型,并非有些人简单理解的卖掉……”近期,我给医院的党员干部进行理论辅导,主题是国企改革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课后,不少人从质疑不满逐渐归于平静,对医院决策多了些理解。其实我知道,这主要因为理论有力量、政策够权威。
作为一名党校的专职理论教员,我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宣讲好、传播好,并能针对现实问题答疑解惑,既是职责所系,又是学术价值的实现之道。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而理论往往显得“高大上”,如何让其放下身段,在群众中入脑、入心,对理论工作者来说是不小的挑战。事实上,让群众接受一个理论,理论工作者自己要先行一步。
俗话说,要想给人一瓢水,自己先有一桶水。在信息时代、知识社会,人人都有麦克风,观点不是稀缺品。如何让观点有理论厚重、引人深思?面对诘难之疑,如何做到条分缕析、令人信服?如果没有锲而不舍的学习毅力,少了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钻研精神,说服将变得不容易。例如,一次在党校课堂上,我讲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听课学员既有非“三农”领域的干部,也有长期致力于“三农”工作、理论和实践俱佳的同志,如果仅仅从书本到书本,用复制加粘贴的方式来授课,效果肯定不太好。于是,我不仅尽可能地去多掌握一些相关理论,还想办法了解各地“三农”发展情况,理论上旁征博引、案例上举一反三,这样的课堂“外行有知晓,内行懂门道”,受到学员欢迎。
说实话,党课不好讲,也不容易讲好。有时候,别人会戏称党校教员是“万金油”,看人下菜碟儿、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实际上,同样的专题,听课对象和讲课场合不同,讲课方式和课堂效果也不一样。譬如,面对一些党员干部,偶尔说说理论、掉掉书袋,或许还可以;面对基层一线的农民党员,如果讲得笼统、论得宏大,恐怕就不合适了。用他们熟悉的语言讲出理论门道和现实关切,才不至于鸡同鸭讲。当然,这不意味着授课没有遮拦,学术探讨虽无禁区,讲授尺度应有规范,不能忘了“党校姓党、党校教师姓党”的原则,否则作为党校教员也会失了形象、坏了规矩。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校教师是我们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教师队伍,是我们党一支不可多得的理论力量。不仅要时刻牢记自己党校教师的身份,珍惜荣誉,还要意识到,作为“宣讲党的理论、传播党的政策”的党校人,我们是中国梦的阐释者和实践者。我们肩上最大的职责,就是让中国梦背后的中国逻辑,以更易接受的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者为湖北省荆门市委党校教授)
《 人民日报 》( 2015年12月16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