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就是最好的职业——记陇西县和平初级中学校长张志英
9月10日,是我国第31个教师节。对陇西县和平初级中学的校长张志英来说,也将是他度过的第31个教师节。从1982年开始当老师,张志英就一直没有离开过农村学校。如今,他的教龄已有34年,但是他的教师情结比这还要长。
“在我心目中,老师就是最好的职业”
1982年1月,高中毕业不久的张志英来到陇西县渭阳九年制学校当了一名民办教师,当老师是他从小的理想。
上班第一个月,他领到了22.5元的工资。这些收入,在当时的农村不算多。村里和他一般大的小伙子,随便到附近的砖瓦厂打工,每个月的工资也比这高很多。
虽然工资低,但张志英心里却很热乎。从小学起,他就爱学习,高中毕业了,最喜欢的地方还是学校。张志英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个理想职业,在我心目中,老师就是最好的职业。”
张志英是家里的老大,上有奶奶、父母,下有6个还年幼的弟妹,父亲常年患病,家里缺少劳动力,这个家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叔叔、舅舅跑来劝他:“娃啊,现在你正是身体好的时候,出去打工挣些钱,家里的日子也能好过些。”
但张志英认准了这个职业,踏入校门那一刻,他就没想过要离开。
参加工作的前10年里,张志英一个月的工资最多时也只有40多元,这些钱对于贫困家庭来说微不足道。就算是最难的时候,张志英也没有动过离开的念头。学校里的工作,他一点都没有落下;对家里的亏欠,他课余时间拼命地弥补。
每天天还没亮,张志英就带着弟弟下地干活,等到地里的活干得差不多了,他又赶到学校给学生上课。母亲和弟妹们干不了的重体力活,全靠他晚上干,有月亮的时候,他能干到深夜12时许。
寒暑假是张志英最忙的时候,他要出门打工贴补家用。“有一年暑假,我到山西的煤矿背煤,一个月挣了500元钱,这对于我们家来说几乎是天文数字,相当于我一年的工资。”但是暑假结束后,张志英还是回到了学校,继续拿着他那份40多元的工资。
吃再多的苦张志英都不怕:“我不怕干活,最怕的是离开学校和学生。”
就这样,张志英的民办教师一当就是12年。
直到1994年,他以民办教师的身份考入了陇西县师范学校,拿40元工资的日子才一去不复返了。
“生活上不如人,工作上要让人看得起”
19岁那年,张志英虽然是个优秀高中毕业生,但是当老师他两眼一抹黑。
上班第一年,他带的是三年级数学课。由于很喜欢初中时的数学老师,他的数学成绩一直不错。
进了教室就是老师,要把书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这和自己学知识大不一样。
张志英模仿着初中数学老师的教法给孩子们上课。没课时,他挨着教室去听其他老师的课。
虽然是大娃娃教小娃娃,但是第一届学生的成绩非常不错。在小学毕业考试中,全学区数学前10名的学生里有9名出自张志英的班上。
他说:“我常常想,我虽然生活上不如别人,但是工作上一定要让别人看得起。”
在当民办教师的12年里,他一直都带小学的数学课,虽然他家里活多事杂,但是班里的课他一节都没有耽误,而且成绩一直在学区名列前茅。
1994年,张志英进入陇西县师范学校接受正规的师范教育,他忽然发现自己以前的教学问题累累。
在师范学校的学习中,他明白了什么叫“有教无类”,什么叫备课“备学生”,他开始关注儿童心理学,开始研究如何培养农村孩子的学习习惯。
师范毕业后,张志英继续回到这所学校教初中数学课,他的课堂也变得丰富了很多。他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同,需要解决的问题就不同;性格不一样,在课堂上老师的关注点就有所区别;就连作业,他也分类布置,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有所提升。
1999年,毕业短短3年时间,张志英就成为这所学校的校长,也是全学区最年轻的校长。
36岁当校长,张志英自己都没有想到。但是农村学校的校长在他看来,就是学校里“下苦”的人。
在渭阳九年制学校,张志英是校长,但他更像清洁工、值日生、修理员。学校经费紧张,有什么需要维修、建设的项目,能自己干的,张志英决不从外面请人。
2001年,学校给学生修建厕所,为了保证建筑材料的安全,张志英在建筑工地一住就是一周时间。
2002年冬天,学校运煤的车翻在了当地一个叫狼湾沟的地方,这里附近没有人家,煤又一时没法拉走。由于担心学校师生过冬的煤有闪失,张志英就一个人守在煤车旁边度过了两夜一天。
2003年,学校要实施危房改建项目,为了节约成本,张志英利用周末和老师们一起拆除危房。由于房屋横梁年久老化,张志英从横梁上摔了下来,当场不省人事。等他醒来时,老师们已经把他抬回宿舍,他全身是土,满嘴是血,但张志英坚持没去医院。
“学校搞好了,流失的学生就会回来”
张志英刚当校长时,渭阳九年制学校是学区里的薄弱校,老师不爱教、学生不爱学,整个学校的风气很不好。
接下校长这副“担子”,张志英不像别人想的那么高兴,倒是愁得几天没有睡好觉。
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不好,有很多家长不惜舍近求远把孩子转到县城上学。在张志英看来,这是农村教育最让人痛心的地方。“学生进城上学要租房,还要家长放下地里的活去陪读,这对于农村家庭来说是很重的负担。”
改变学校的教风、学风,让农村的孩子不再流失,是他最想做的事情。
为了让老师在课堂上负责任,张志英没课的时候,就会去教室听课。课讲完了,他主动和老师讨论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刚开始,老师们觉得校长来听课很别扭,后来发现他谁的课都听、谁的课都评,慢慢地,就在教学上用了心。
学校的学风不好,孩子们打架斗殴的很多。有一次,一个叫董鹏飞的学生打伤了同学,对方家长找到了学校。张志英知道,董鹏飞的父亲早逝,母亲没有能力支付医药费。他就帮董鹏飞垫上医药费,并郑重地告诉他:“从今天开始,我来当你的家长,学校里的任何事情都由我来负责。”
从这时开始,董鹏飞学习上的事、家里的事张志英事事过问,这个以打架出名的学生慢慢地开始转变。
由于初中是寄宿制,张志英为了方便管理,索性一周五天都住在学校,白天管教学、晚上管生活。每天下晚自习,张志英都会雷打不动地站在学生宿舍前,直到熄灯,宿舍里的学生安静下来,他才会回到自己的宿舍。
就是这样,这个薄弱校才变成了全县农村学校里数得上的好学校。每年中考,这里的学生成绩比有些县城初中都要好。张志英说:“以前我们每年都有20多个学生转学去县城,现在到县城念书的学生大大减少。”
不仅孩子们流失的少了,一些以前出去的学生又回到了这里。这两年,还有县城的学生冲着渭阳学校的名气来上学。
2010年,张志英又被调往学区的另一所薄弱学校——和平初级中学,他还是像以前那样,听课、进宿舍、搞卫生、值班。如今,和平初中和渭阳初中都成了陇西县农村初中的佼佼者。
张志英说:“学生们能安心在农村学校上学,家长们不用舍近求远进城陪读,这就是我最大的欣慰。”
信息来源:甘肃日报 李欣瑶